以制度开放促进服务业改革深化

作者: ■王宸
    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日前闭幕。在此期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服务业:制度型开放促改革深化》和《服务贸易:开放合作与创新发展》两份重点研究报告。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服务业规模日益壮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成为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开放水平明显提高,以开放促改革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和诸多成效,即使是在受疫情影响全球产业链受到剧烈冲击、服务业贸易受阻的上半年,我国自二季度起服务业也有强劲的复苏态势,服务贸易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的特点。纵观服务业改革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第一,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持续深化了服务业审批制度改革。我国以自贸试验区探索为前导,负面清单中由2013年版的95条服务业特别管理措施减少到2020年版的23条。另外,还将负面清单的概念从外资准入管理引入到国内经济治理中,深化了“放管服”改革特别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第二,开放领域的不断拓宽改善了服务业制度环境。例如,部分法律法规得到修改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逐步建立等;
    第三,重视对接国际通行规则进一步深化了服务业改革。近年来,通过对标国际通行监管规则,多个行业开放度因此提高。通过实施放宽价格管制、最低资本要求等改革措施,部分行业竞争壁垒降低;
    第四,双向开放力度的加强提高了服务业改革的整体性。一些举措例如统筹推进服务贸易进出口促进机制、着力加强服务业对外投资制度建设、重视完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预警防范机制等,支持了进出口贸易和双向投资的持续扩大,促进了“引进来、走出去”相关改革措施的整体推进;
    第五,多样化开放平台的发展推进了服务业差异化改革探索进程。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在开放过程中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开放平台,如自贸试验区、自贸港、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等,通过差异化探索,试验出来的改革经验更有针对性,形成很多适用面广的案例做法,较好地发挥了深化服务业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的作用;
    第六,区域间协同开放促进了服务业改革的联动和竞争。我国先后实施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区域战略,东西南北、纵横联动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各区域和区域内部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出发,加强了服务业开放的交流借鉴,促进了区域间的协同开放。
    可以看到,以制度开放促进服务业改革深化,有着鲜明的创新特色。首先,全面地结合理论和实践,解释了现阶段为什么要以开放促进改革深化、如何以开放促进改革深化等问题;其次,有针对地深度挖掘了评价指标、过去评估结果等数据信息,利用分析工具按照不同的行业类别分析了服务业各细分行业开放的难题,区分了不同体制机制障碍的影响程度;再次,系统地提出了我国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服务业体制机制改革的推进路径、关键措施等,指导性和操作性较强;最后,这也是我国服务业开放领域的新进展,有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开放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