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尘泥“变废为宝”
永钢引领行业绿色循环发展
作者:
■本报记者庄道秋
张家港市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冶金尘泥资源化处理项目近日在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投产。该项目总投资3.41亿元,占地95亩。
该项目由宝武集团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设计及核心设备供货,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承建。项目坚持智能化、信息化和自动化为一体的先进技术师范工程原则;秉承循环经济、资源再生与创新价值的理念,科学设计、合理布局,严格按照世界一流标准开展设计、建设与运营工作。
张家港市委书记潘国强在投产仪式上表示:“由永钢集团、宝武集团联手打造的‘冶金尘泥资源化处理项目’顺利投产,为开辟‘美丽张家港’建设新境界注入了澎湃动力。”永钢集团以冶金尘泥资源化处理项目投产为契机,在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产业绿色转型过程中,展现着龙头企业的担当。
在冶金尘泥资源化处理项目现场,崭新的厂房排列整齐,绿树环抱,空中鸟瞰,新厂区犹如一艘即将远航的巨轮。
“钢铁冶炼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含铁锌尘泥。为实现冶金尘泥无害化和铁锌固废资源化,消除氯离子、碱金属等有害物,回收利用铁、锌等有价资源,永钢建设了冶金尘泥资源化处理项目。”永钢循环利用事业部经理钱丽英这样告诉记者。该项目包括含铁锌尘泥综合利用项目(也称“转底炉”),以及烧结电除尘灰、高炉布袋灰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也称“水洗车间”)。设计年处理冶金尘泥25万吨。
转底炉主要是通过将尘泥配料后直接还原,生成"DRI",也就是主要用作电炉炼钢原料、转炉炼钢冷却剂的“直接还原铁”,并将锌、钠、钾等元素以粉尘形式收集后对外出售,同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蒸汽还可用于发电。每年可产生约2亿元经济价值。
“相较于国内其他的转底炉生产工艺,永钢的转底炉生产线还创新运用了‘水洗’工艺,通过‘洗’去粉尘中有害物质含量,既避免了耐材腐蚀,还提高了产品质量。”钱丽英说,整个工艺流程不新增固体废物,无污水排放,全部循环利用,车间粉尘排放均达到超低排放标准。
在冶金尘泥资源化处理项目控制室,记者看到墙上的大屏实时显示着车间内的生产画面,指挥人员从容调度,各个环节有条不紊。这里是冶金尘泥资源化处理项目的“大脑”,信息汇聚而来,指令分发到位。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庆予说:“冶金尘泥资源化处理项目的顺利投产,为永钢真正实现‘固废不出厂’目标提供了坚实的支撑。”项目不仅凝聚了国内外转底炉的先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革新与拓展。
记者注意到,在2019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永钢集团以620.2亿元位居111位。
永钢集团党委书记、总裁吴毅说,绿色,是美好生活的底色,也是永钢集团的“代表色”。
2015年,永钢集团被国家节能中心树为“推动绿色发展示范基地”。2018年,成为行业内首家同时获工信部“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认定的企业。2019年,又被国际能源基金会评为“气候领袖企业”。
2019年,永钢集团规划建设的占地375亩的循环经济产业园,作为张家港市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被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评定为全国50个基地之一。
2020年5月,总投资2.57亿元的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引入三条建设建筑材料再生资源利用生产线,预计建成后,可年处理建设拆除垃圾110万吨、装潢垃圾30万吨,年产再生无机混合料60万吨,再生砌块、砖50万平米,将对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有效减轻城市垃圾压力,改善城市环境。
“做好环保工作,不能光靠嘴巴喊,关键要舍得投入。”永钢集团董事局主席吴耀芳说。近几年,永钢集团相继投入60亿元,从水、气、声、渣等方面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有效创造了天蓝、地绿、水净、景美、人和的工作和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