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商力量 粤商效率 粤商担当

一份抗疫表扬通报背后的付出和底色

作者: ■本报记者黄涛

    近日,一封来自广东省工商联的表扬通报——《关于表扬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工商联、优秀民营企业、商协会和律师服务团成员的通报》,再次刷新了人们对粤商群体的认知,也让人们看到了粤商力量、粤商效率、粤商担当。
    通报中提到,广东民营企业弘扬新时代粤商精神、勇担社会责任,组成强大的“粤商抗疫方阵”,与全国人民一道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
    表彰荣誉的背后是付出,更是硬核实力。
战“疫”背后是千万粤商的温度
    疫情之初,物资极度紧缺,粤商企业全力推动复工复产,以满足防疫物资、网络通信等需求,快速响应发挥产业优势支持湖北等地区战“疫”,员工及时到岗,钱物持续输出。据不完全统计,广东全省民营企业和商协会捐款捐物以及设立疫情防控专项基金达61.1亿元。
    立白集团及其控股的朝云集团捐赠2亿元物资,包括84消毒液、除菌清洁剂、抑菌洗手液等一系列清洁消毒产品,并安排物流亲自送往全国所有的疫情定点收治医院。
    腾讯设立15亿元“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综合保障基金”,投入在物资支援、技术支援、人员关怀、科研与医疗事业等领域;恒大集团向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捐赠2亿元,碧桂园集团捐赠1亿元人民币设立首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基金。
    在湖北省鄂州市第三医院外,粉红色的集装箱式煲仔饭机器人准时向这里的医务人员源源不断地提供热餐。这台煲仔饭机器人由广东热心企业碧桂园集团捐赠,随机器人一同抵达鄂州的还有10000份煲仔饭原料食材和包装材料。抗疫前线的医护人员多实行轮班制,常常错过饭点,或者只能吃冰冷的快餐食物,全自动化煲仔饭机器人让医护人员吃上了热饭。
    比捐资捐物更能体现粤商精神的,是企业家和一线员工的快速行动。
    深圳、阳江、东莞多地的多家防护用品生产企业,冒着海外订单违约的风险将外贸口罩转为内销,供往战“疫”一线。
    华为、格力等广东企业在湖北当地的员工,从安全的家中走出,紧急赶赴雷神山、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安装设备。
    还有许许多多奋战的“光荣粤商”,他们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慷慨捐赠,以义取利,发挥优势,担当作为,成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力量,彰显了新时代下的新粤商精神。
    硬科技亮出粤商底色
    战“疫”一线对防疫物资的需求,就是战场对弹药的紧急呼叫。
    坐落于武汉光谷生物城中的华大生物科技(武汉)有限公司,员工正在无菌净化车间配液、分装、贴签、组装……与此同时,核酸检测试剂盒生产装配线在高速运转,一盒盒组装完成的试剂盒被装进干冰箱,飞往抗击疫情的一线。据统计,这里每天可以提供保障10万人份的试剂盒。
    与武汉火神山医院正式收治病患同步,院内首个5G“远程会诊平台”也投入使用。
    该平台由华为公司及中国电信武汉分公司于1月31日联合搭建,仅耗时12小时就完成了全套系统的安装、调试与交付工作。疫情期间,身在外地的优质医疗专家,可通过远程视频连线的方式,与火神山医院的一线医务人员一同对病患进行会诊。
    机器人消毒、机器人送药、机器人巡逻、远程测温……在武汉各大医院抗疫战场上,机器人“来回穿梭”,它们正是来自广州赛特智能等公司。机器人可以很好地减少医护人员跟患者的接触次数,从而降低感染风险。
    在医用物资紧缺的特殊时期,经过方案比对和最终敲定,广东龙光集团旗下龙光慈善基金会向湖北荆州捐赠目前医疗行业配置最高的CT设备——价值1800万元的飞利浦128排显微CT,为荆州医疗机构检测能力的提升注入了硬核实力。
    和2003年的非典相比,这是技术的进步,是创新的力量,也是粤商拒绝固步自封,不断以创新求生存谋发展的经营之道。
关键时刻各地工商联靠前服务
    能否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是检验广东各地工商联以及商协会的试金石。
    受疫情影响,深圳不少民企面临“招工难”等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风险。深圳市工商联组织市人才集团有限公司、三和人力资源集团专业人力资源机构开展“2020深聚英才”线上招聘活动,为深圳所有民企提供1个月免费网络招聘服务。深圳市工商联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第一时间向民营企业推送服务信息,三和人力集团招聘网累计活跃简历140万份,完成就业推荐2万多人,帮助企业输送4000多人。
    广州市工商联联合市有关职能部门、行业商协会和企业共同发起“‘同舟共济爱满羊城’广州工商业者互助行动”,建设“广州民营企业互助平台”,积极引导和帮助中小微民营企业团结互助、共渡难关。帮助重点物资生产和民生保障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协调解决企业防疫物资紧缺、资金短缺、招工用工难、海外采购物流通关等问题。
    东莞市工商联(总商会)发挥科技金融产业三融合工作委员会作用,发动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单位制定支持中小微企业的金融举措,及时缓解企业资金紧缺燃眉之急,东莞辖内银行机构共为293家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新增授信120多亿元,发放近50亿元。
    正如广东省工商联在《关于表扬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工商联、优秀民营企业、商协会和律师服务团成员的通报》写到的当检测手段缺失时,民营企业第一时间快速反应组织科研攻关;当防疫物资短缺时,民营企业第一时间开足马力进行生产转产;当国内库存告急时,民营企业第一时间寻遍全球开展紧急采购。有的民营企业慎终如始,坚守在抗疫第一线;有的民营企业始终如一,做到国家有呼唤、企业有行动,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粤商力量,体现了粤商效率,彰显了粤商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