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有”筑牢江苏民营企业家理想信念之基

作者: ■本报记者庄道秋
    理想信念教育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民营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江苏省工商联经过实践总结,明确企业家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是让理想信念教育真正取得实效和长效的关键。图为江苏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顾万峰为句容茅山江苏省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授牌。
    
    “要把政治引领和思想引导作为工作的生命线,贯穿工商联工作的始终,使理想信念扎根于企业家的心灵、落实在发展企业的行动中。”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工商联主席许仲梓说。
    许仲梓表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江苏省广大民营企业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强大的凝聚力,生动诠释了爱党爱国、崇德向善、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生动诠释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疫情期间,江苏省工商联系统和广大民营企业累计捐赠款物达21.67亿元,充分展现了民营企业家“报效国家、回报社会”的优秀品质,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江苏民营企业家的作为、责任和担当。
    江苏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顾万峰说,理想信念教育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民营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让理想信念教育真正取得实效和长效,最核心的问题是明确企业家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企业家的主体作用,江苏省工商联通过探索实践总结出的“五有”做法,成效显著。
充分发挥企业家主体作用 前提是让企业家有方向感
    统一思想重引导。近年来,江苏省工商联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首要政治任务,组织召开民营经济领域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会、改革开放民营经济40周年座谈会、全国两会精神宣讲会、知名企业家座谈会等,注重让企业家上讲台、谈体会、话感受。在重要时间节点,及时收集反馈企业家的声音。推送张近东、周海江、崔根良等江苏民营企业家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体会100余篇,提高企业家的政治站位。
    摸清情况重调研。江苏省工商联深入开展年轻一代思想状况、疫情期间民营经济人士思想状况等专题调研,一线走访百余家企业,累计发放问卷7000多份,围绕思想特征、价值观念等内在要素,积极研判和掌握民营经济人士所思所想、所盼所求。
    延伸手臂重联动。江苏省工商联与省委组织部合作探索民营企业党建示范点建设,推动民营企业和工商联所属商会党建工作。在该省设立6家理想信念教育基地,使基地成为企业家自我教育的重要载体。
充分发挥企业家主体作用 根本是让企业家有认同感
    突出苏商精神的引领作用。在全面总结苏商特点的基础上,江苏省工商联提炼形成了“厚德、崇文、实业、创新”的新时代苏商精神。在第二届江苏发展大会暨首届全球苏商大会期间,推出《百年苏商》宣传片,发布新时代《苏商宣言》和《苏商回乡投资报告》,高擎起一面彰显苏商精神、凝聚苏商力量的旗帜。
    突出互动交流的催化作用。让企业家登台唱主角,由“被动听”转变为“我主讲”,树立一批可信、可比、可学的苏商典型。近年来,江苏省各级工商联组织举办高层论坛、报告会、交流会600多场次,参与企业家达13万人次,较好实现了“四信”的内化与提升。
    突出重大活动的教育作用。举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江苏民营经济成就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文艺汇演、摄影展等系列活动,将严肃的思想政治内容转化为生动的文化实践。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汇演期间,600余名企业家和企业员工参与其中,活动全程直播,新华社网站点击量25万次,荔枝网点击量高达51万次。广大民营企业家在积极参与中深深感受到新中国的巨大发展成就,切实增强了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充分发挥企业家主体作用 基础是让企业家有归属感
    既亲且清交朋友。“情到理方至,情阻则理难通”,江苏省工商联建立领导班子成员与企业家联系制度,加强与企业家的沟通联系,及时帮助解答思想困惑、解决经营困难。将政策执行效果和企业获得感作为重要标准,开展“区域民营经济营商环境评价”等第三方评估工作,4万多家企业参与评估。
    整合力量促成长。加大对工商联企业家常执委培训力度,做到全覆盖、无死角。精心挑选创业创新领军人物参训,在科技“小巨人”“单打冠军”“隐形冠军”企业中培养发现一批能够代表江苏实体经济特色、未来成长性好的企业,着力夯实民营经济代表人士队伍。
    政治关爱育新人。健全省、市、县青年企业家组织网络,放手让他们举办适合青年人特点的沙龙、读书分享、公益众筹等活动。关心年轻一代的政治成长,加大政治安排力度,充实进各级工商联、商会组织领导班子,引导他们有序政治参与。
充分发挥企业家主体作用 重点是让企业家有荣誉感
    讲好苏商故事带动人。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先后举办主流媒体进企业、千亿企业媒体行、江苏民营企业百强和制造业百强发布等活动。开展“悦·动”“悦·读”“悦·历”的“悦·苏商”宣传活动,展现苏商作为,讲好苏商故事。疫情期间,着重加强思想舆论引导,在主流媒体推出报道400余篇,“苏商天下”公众号连续推出系列报道,阅读量达9500万人次以上。
    开展评优创先褒奖人。推荐亨通集团崔根良为全国“时代楷模”,红豆集团周海江、华西集团吴协恩为江苏“时代楷模”。广泛宣传全国和江苏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组织开展百名改革开放40周年杰出苏商和非公有制经济好新闻推选活动,有效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强化社会责任激发人。每年发布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报告,充分展示苏商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塑造良好社会形象。自2016年“百企帮百村”活动开展以来,江苏省累计落实帮扶项目1948个,投资总额62.18亿元,帮扶经济薄弱村1718个、低收入人口29.3万人。在江苏省委、省政府近期组织开展的“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中,首批已有2300余家企业达成企村联建合作协议,其中民营企业1700余家,占比超过70%。在今年疫情防控中,江苏省民营企业家积极行动,据不完全统计,捐款捐物达21.67亿元,彰显了企业家的家国情怀和主人翁意识。
充分发挥企业家主体作用 关键是让企业家有获得感
    1+N机制让企业家与职能部门强对接。近3年来,江苏省工商联主动与30多家党政部门以及相关单位联系沟通,形成了1+N工作机制。在建立政企沟通渠道、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引导和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政策、保护合法权益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建言献策让企业得实惠。主动“走出去”联系,切实“沉下去”调研,积极“靠上去”服务,让企业家代表谈心声、提建议。疫情期间,企业家积极建言献策,2400多家企业参与调研,为苏政50条、惠企22条以及一系列惠企政策的出台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江苏省工商联的多份调研报告得到了江苏省委书记、省长的批示。
    搭建平台为企业转型添动力。与科技部门加强合作,通过政策引领、项目实施、人才培育、科技金融等让企业得到了实惠。持续推进民营企业进高校“三个一”活动,截至2019年底,活动在南京大学等8所高校举办,200多家企业发布了近3000个岗位需求,进行了135项科研需求对接。江苏省工商联以实实在在的服务,让企业家真切感受到工商联组织的“存在感”和自身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