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21日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弘扬企业家精神时,希望大家增强爱国情怀。“爱国是近代以来我国优秀企业家的光荣传统。从清末民初的张謇,到抗战时期的卢作孚、陈嘉庚,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荣毅仁、王光英,等等,都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爱国企业家中的张謇、卢作孚和陈嘉庚,将我们思绪带回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那时的中国面临着腐朽封建政权的崩溃,面临着列强欺凌、灾难深重的境地,新旧交替一片混乱之时,一大批爱国实业家用自己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在艰难困苦之中毅然走上实业救国的奋斗道路,为振兴民族经济贡献了力量。
商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些爱国实业家是当今企业家的学习典范。爱国,是一个人对祖国最深厚、最高尚、最神圣的情感。对于企业家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事之基。
国家不会忘记这些企业家的付出,人民也不会忘记企业家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更是与企业家的作用密不可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
新时代的中国,为各类企业成长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和宝贵机遇。在我国民营企业遇到发展瓶颈、遭受质疑之时,国家都及时出台政策法规,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从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到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从不断完善市场体系,到不断健全体制机制,让所有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
事实证明,只有与国家发展同呼吸共命运,顺应时代、服务市场,企业才有机会获得更好的成长,企业家发展的舞台才会越来越大。
“企业营销无国界,企业家有祖国。”在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勉励企业家对国家、对民族怀有崇高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感,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
当前,中国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企业家爱国首先是要办好一流企业,将“分内事”做到极致,关注国家战略和国家需要,将企业的发展融入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大局。自身做强做大之后,才能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更好地回馈社会、贡献社会。(本报记者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