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更好促进“两个健康”,加强工作指导,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全国工商联开展了2019年省级工商联评价工作。评价内容包括政治建会、团结立会、服务兴会、改革强会和加分项5大部分,涵盖23个工作项目、52项评价指标,采取省级工商联自评、抽取部分企业家执常委评价、全国工商联机关评价的方式。为全面反映省级工商联最具创新性特色工作,以相互学习借鉴,不断进步提高,本报推出“省级工商联创新及特色工作”栏目,对好典型、好案例进行持续报道。
“我有点紧张,除了感谢,真不知道说什么好。”2019年10月30日早上,北京市工商联六层的电梯门一打开,走出一位手拿锦旗的女士,她一边用手指梳理头发,一边与北京市工商联工作人员如是说。
原来,该女士是朝阳区某企业的负责人,企业因发生用工纠纷,求助北京市工商联后,通过民营企业产权保护社会化服务体系平台妥善解决,让企业合理的权益受到了保护,也省去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她为北京市工商联送来了书有“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携手共建和谐社会”字样的锦旗。
面对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燕瑛,市工商联党组成员、市工商联副主席林为民的热情接待和鼓励,该企业家除了不停地说着感谢,还坦言:“虽然涉及金额不大,或许只是市工商联工作的一小部分,但对企业而言,看到的是首都营商环境的一大进步,增强了我们踏实干事、办好企业的信心和决心。”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该企业家表示,“企业和劳动者是一体的,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会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其中包括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不了解,导致管理漏洞的存在,让个别员工钻了空子获取不当利益,这对其他努力工作的员工是不公平的。这次通过市工商联搭建的平台,保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对改善营商环境,共建和谐社会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不得不说,北京市工商联自创建全国首家民营企业产权保护社会化服务体系以来,小至几万元的劳动纠纷,大到帮助企业解决关乎生死存亡的上亿股权问题,在帮助企业脱困方面效果显著。正如今年四月份,北京市工商联帮助某会员企业渡过难关后董事长亲自带着感谢信一起送来的锦旗所述:“重商纾困解企忧,亲清纽带系民生。”
提起北京市工商联在产权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林为民介绍起来如数家珍。不仅有“帮助企业解封股权,助力企业重获新生”的案例,更有“帮助企业家免于囹圄,带领企业脱离困境”的事迹。
产权保护是当前企业发展中的最大痛点,也是广大民营企业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因此,为切实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北京市工商联在市委统战部的领导下,针对制约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产权保护问题,创新地建立了全国首个跨行业、跨部门的民营企业产权保护工作网络——北京民营企业产权保护社会化服务体系。同年7月,向社会发布,并与体系成员单位签署合作协议18份,共同搭建了民营企业维权服务平台,开展商会多元调解工作,组建了律师服务团队,在有条件的法院设立了民营企业产权保护调解室,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及“民营企业普法大讲堂直播间”。
燕瑛指出,建立北京民营企业产权保护社会化服务体系是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实际举措,是落实中央“六稳”要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是优化首都营商环境、推动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是加强新时代工商联工作、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实践,要狠抓落实,努力做好体系各项工作。
北京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赵玉金在主持北京民营企业产权保护社会化服务体系工作推进会时要求,市、区工商联组织要勇于担当,狠抓落实,进一步发挥工商联优势作用,搭建更多更好的服务平台,加强与政府各相关部门、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的长效沟通机制的建设,为民营企业营造更好的法治营商环境,为促进“两个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急企业之所急,北京市工商联通过民营企业产权保护社会化服务体系,帮助企业渡过重大危机,不仅切实增强了商会、区工商联的凝聚力,提振了广大企业的发展信心,而且实实在在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维护着企业的合法权益。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受理民营企业产权纠纷357件,调解成功242件,纠纷涉及标的金额约11.37亿元;反映涉政府产权纠纷问题线索18件;维权服务平台开展产权保护服务278次,平台热线受理咨询问题139件,在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保护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体系工作得到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被列入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提升民营经济活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北京市大力营造企业家创新创业环境充分激发和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若干措施》及北京市委深化改革办《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不移将首都改革推向深入的实施规划(2018-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