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车企如何渡难关

二季度车市同比增速企稳龙头车企通过大胆创新逆势而上

作者: ■本报记者孙永剑

    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国汽车行业一季度按下暂停键。而此前,中国国内的汽车行业本就从快速增长进入调整期,同时从世界范围内看汽车市场也处于疲软状态,加之疫情影响,令行业雪上加霜。
    不过,据乘联会日前发布的乘用车数据显示,二季度车市同比增速企稳,较一季度呈现出V字回升。危中有机,部分企业及时作出战略调整,通过在技术、营销方面的大胆创新、加快结构升级开展自救,逆势而上。
    多家车企经受考验
    存在资金、技术、品牌等诸多短板的部分民营汽车制造企业,在这场“严冬”中正经受考验。
    众泰汽车日前发布2020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经营业绩亏损。预告称,公司2020年上半年受资金短缺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以及汽车行业整体景气度不高,下属各基地基本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公司的汽车产销大幅下降,销售收入大幅下降,造成2020年上半年业绩亏损较大。
    造车新势力也在这“严冬”下再失一子。据报道,因参与一汽夏利混改从而拿到造车“准生证”的博郡汽车,证未捂热便告失手。7月底,一份天津博郡汽车内部文件在网上流传,文件显示,公司已无恢复正常经营可能,8月起歇业,11月进入解散清算状态。
    龙头企业逆势而上
    而从民营龙头车企传来的消息则令人眼前一亮。
    行业龙头吉利汽车再传利好,6月底该公司宣布,董事会已批准可能发行人民币股份及于科创板上市的初步方案。公告明确了吉利汽车登陆科创板计划,将予发行的人民币股份的初始数目不超过17.32亿股,即不超过公司于6月23日拟发行人民币股份扩大后股本之15%。
    此前的5月份,吉利汽车集团还传来“尚有4万多辆的订单交付缺口,市场需求旺盛”的好消息。吉利控股日前公布的7月销量数据再传利好,7月总销量为105218辆,同比增长约15%。其中,全球新高端品牌领克7月总销量为15331辆,环比增长约16%,同比增长约78%,创下领克品牌历史最高月销量。
    另据央视报道,长城汽车复工后第一批出口订单——1557辆全新的哈弗汽车,已于3月中旬在天津港装船,发往智利、秘鲁、沙特三个国家。
    业内人士认为,正是在营销、技术等方面的大胆创新,让民营龙头汽车企业在危机中寻得了机遇。
    吉利汽车以线上体验为核心的新零售模式迎来了发展机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为用户提供更多元化的购车体验和售后服务,并由此培养了用户习惯。并且推出了松绑销售指标、贴息支持、取消相关考核等多项经销商关爱政策,允许几大区域营销分公司因地制宜地推出区域性支持政策。在技术创新方面,吉利投入3.7亿元,率先启动“全方位健康车”研发工作,将CN95级空调滤芯技术应用到汽车上,让用户开上“放心车”。
    而在神州优车董事长陆正耀看来,汽车的销售本身就是零售,零售的根本要素包括客户体验和流通渠道。真正可以走得通的“汽车新零售”,必须解决这两个核心问题。为此,上半年神州优车联合宝沃汽车发布全新战略,宣布推出神州宝沃汽车新零售平台。新平台将通过产业链改造和平台赋能,全面实现产销分离、渠道重塑,重构汽车消费,重新定义汽车新零售。产销分离,即主机厂将专注于产品研发、生产及售后服务,神州宝沃汽车新零售平台将作为赋能者,在品牌、金融、库存、流量、场景、信息化等方面为经销商全面赋能,而经销商则回归销售本质,实现零库存。
    结构升级步伐亟待加快
    对于当前形势,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用“革命性的十字路口”来形容。他在2020年成都国际车展期间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不仅将汽车市场拽进“存量时代”,还催生了汽车企业结构升级、营销变革的步伐。
    汽车专家贾新光认为,当前中国车市已进入存量竞争,不再一味追求粗犷式发展,只有产品力、品牌力过硬、定位准确的企业才能在大浪淘沙中生存下来,并且有能力去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正如乘联会在报告中指出的,上半年汽车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TOP10厂商销量占乘用车市场的61%,相比去年同期提升3个百分点。近三年来,汽车市场从过去的中高速增长进入调整期,尤其是今年在疫情的影响下,汽车经营情况面临极大的挑战。弱势品牌抗风险能力较差,现金流、供应链更可能出现问题,部分品牌已经出现破产出局的情况。相对而言,头部厂商资源多,抗风险能力强,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