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担当求实效 扶贫路上献真情

——记贵州省黄平县工商联帮扶干部杨昌琼

作者: ■通讯员吴忠寿本报记者李洁琼

    心系贫困户,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工作态度务实、求实、扎实,是杨昌琼对自己的要求。她自选派到泥巴寨驻村后,带领脱贫攻坚队员深入贫困户和农户家中,与贫困户和农户促膝长谈,和村民打成一片,群众觉得她和蔼可亲,习惯把她称为“杨娘娘”
    “驻村帮扶是精准扶贫的桥梁纽带,作为结对帮扶单位,我认为强烈责任心和明确目标任务是必须具备的。”贵州省黄平县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杨昌琼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据悉,2019年6月,杨昌琼受组织部选派,到野洞河镇泥巴寨村担任脱贫攻坚单位包村负责人。泥巴寨村是野洞河镇非贫困村,全村辖20个村民小组,26个自然寨、618户、3065人。2014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4户264人。
    “泥巴寨是工商联的结对帮扶村,自担任脱贫攻坚单位包村负责人以来,我深感责任大、任务重。”杨昌琼说,按照黄平县委、县政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部署,身为扶贫干部要认真落实精准扶贫工作相关要求,巩固前期精准扶贫工作成果,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按照“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建立脱贫攻坚长效机制”的工作思路,团结泥巴寨村“两委”班子,争取村民支持,确保泥巴寨整村达到现行脱贫标准目标。如今,全村主导产业为烤烟、中药材太子参、大棚蔬菜、油茶、精品水果等,2019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10180元。
    “作为单位包村负责人,在帮扶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村民致富的同时,要立足长远,帮助村‘两委’搞好自身建设;还要充分发挥临时党支部用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的作用,组织村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中央和省、州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的脱贫攻坚政策措施,与村‘两委’成员谈心交心,引导脱贫攻坚队员树立甘于奉献、不怕吃亏、乐于服务的思想;落实好党员‘三会一课’制度、《干部驻村工作制度》等。”杨昌琼说,要提高脱贫攻坚队员和村干部能力素质,让下派干部有压力、本村干部有动力、人民群众有活力,把全部的精力集中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
    与此同时,杨昌琼通过走村串户,深入贫困户家中摸清底子,多次实地走访贫困户较多的村民小组,了解各种致贫原因。通过组织召开党员、村民座谈会,在深入掌握泥巴寨村党建工作、村情民情、贫困户、党员、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现状的基础上,与县工商联、野洞河镇、村两委会共同研究谋划2019年-2020年泥巴寨村脱贫攻坚措施和产业扶贫计划。
    心系贫困户,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工作态度务实、求实、扎实,是杨昌琼对自己的要求。据了解,她自选派到泥巴寨驻村后,带领脱贫攻坚队员深入贫困户和农户家中,与贫困户和农户促膝长谈,和村民打成一片,群众觉得她和蔼可亲,习惯把她称为“杨娘娘”。
    “我把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作好详细记录,对能够解决的问题及时解决,解决不了及时向主要领导汇报,研究制定解决方案后以最快速度解决,这种做法得到大家肯定。”杨昌琼说。
    此外,结合泥巴寨村实际,制定《泥巴寨村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工商联单位工作计划》《到户帮扶措施》,以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通过实地调查走访,查找制约群众致富的瓶颈以及可利用的资源优势,发现泥巴寨村除烤烟产业外,林下养鸡、养蜜蜂、油茶种植、大棚蔬菜等产业林具有一定资源优势。杨昌琼提出了养鸡、养蜜蜂、油茶产业发展计划后,经野洞河镇党委政府研究同意上报等相关部门批准后,制定出泥巴寨村发展大棚蔬菜、林下养鸡、油茶种植三个产业实施方案。
    目前,100万元的大棚蔬菜基地、35万元的油茶树种植和36万元的林下养鸡产业扶贫正式投产运行,项目实施后,将覆盖泥巴寨村所有贫困户和部分非贫困户,通过产业扶贫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确保泥巴寨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为夺取脱贫攻坚全胜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