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工商联:为晋商发展提供多维度服务

作者: ■本报记者张华钰

    山西省工商联创新开展“112233+N”非公党建工作,启动“千户民企”大调研,组织民营企业家奔赴贫困县开展“助力县域经济发展系列行”特色品牌活动,全年培养教育民营经济人士3200余人次……各项工作的创造性开展,进一步增强了民营经济人士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共识,进一步激发了民营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创办一所学院,以晋商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深化全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教育;搭建一个平台,以银企之间的精准对接为民营经济引入金融活水;建好一间联络室,以精准化的法治服务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优质法治环境;出台一份报告,以推动社会责任的积极履行为山西培育优秀企业家队伍——这是山西省工商联今年在加强民营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建设、支持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探索和举措。
    当前,山西在以转型为纲、项目为王、改革为要、创新为上,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崛起、高标准保护、高品质生活,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山西省委向省工商联提出了“企业家队伍建设”“以商招商”“优化营商环境”三项任务。山西省工商联以此为牵引,创新开展“112233+N”非公党建工作,启动“千户民企”大调研,组织民营企业家奔赴贫困县开展“助力县域经济发展系列行”特色品牌活动,通过“晋商大讲堂”及20余个培训班全年培养教育民营经济人士3200余人次……各项工作的创造性开展,进一步增强了民营经济人士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共识,进一步激发了民营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乐江批示支持:“山西省工商联这两年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实属不易,应充分肯定。”
创办晋商学院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山西晋商培训学院是在山西省委统战部领导下,由15位民营企业家出资创办的一所民办非学历非营利高等教育机构,接受山西省工商联的工作指导。
    山西省委书记楼阳生批示指出,创办山西晋商培训学院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具体举措,对于挖掘晋商精神的时代价值,培养造就一支适应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民营企业家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时间回溯至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时提出“诚实守信、开拓进取、务实经营、和衷共济、经世济民”的晋商精神,高度肯定晋商精神在山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此后,山西民营企业家韩长安提出创办民营企业培训学校的建议,得到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2019年7月,在省委统战部和省工商联的领导、指导下,15位省工商联(总商会)副主席(副会长)共同出资申请建立晋商学院。经过一系列紧张筹备,2020年7月1日,山西晋商培训学院正式揭牌。
    作为山西首所专门服务民营经济的民办非学历非营利高等教育培训机构,晋商培训学院的宗旨是忠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晋商精神的二十字概括为院训,按照山西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聚焦培育新时代新晋商的根本任务,使之真正成为提升民营企业家素质本领的熔炉,弘扬晋商精神和企业家精神的阵地,聚力全省创新生态培育的平台。
    据介绍,该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设有党组织,将根据民营企业对各类人才的实际需要,整合国内外优秀专家学者、商界领袖和政界精英等一流师资资源,开展线上线下针对性专业辅导培训。
    在晋商学院设立的同时,是山西省工商联的品牌工作“晋商大讲堂”的持续开展。今年,省工商联将大讲堂办到了线上,聚焦中小企业如何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等主题,每月举办1期,6000余人参加培训。
    山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刘海芸说:“我们将精心培养一大批传承和弘扬晋商精神,听党话、跟党走,视野更开阔、心态更恒定、走在时代前列的新时代晋商,共同打造山西经济新格局,蹚出转型发展新路子,谱写晋商发展新篇章。”
    推动银企对接
引金融活水入民企
    民营经济要想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金融环境保障。
    年初,山西省工商联针对前期调研摸底、梳理总结出的58条涉及金融方面的问题建议,召开金融服务民企专题政企对接会,组织企业家代表就融资难、融资贵、担保难等方面的问题和诉求与金融机构负责人进行面对面沟通,共同研究探讨民营企业在金融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山西省工商联与各金融机构持续加强联系合作,积极对接旅游、餐饮、零售、交通运输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重点行业和企业,建立企业名单动态管理制度,加快信贷投放速度,解决民营小微企业复工复产融资需求。截至今年5月末,山西各类市场主体贷款余额2.3万亿元,涉及51万余户企业。同时今年以来新获得贷款的有18万户,普惠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24.4亿元,极大地支持了全省企业抗击疫情和经济发展。
    6月,山西省工商联和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又共同举办“互信·互促·互赢”银企对接会。会前,省工商联与各金融机构对全省民营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对接摸底,各参会金融机构分别与全省255家民营小微企业进行了融资对接,达成授信意向64.5亿元。会上,山西20家省级金融机构和17家民营企业签订了授信协议,授信金额超过56亿元。此举有力加大了山西省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力度,优化了银企融资对接方式,提升了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和直达性。
    “金融是企业的血脉,企业是金融的依托。”山西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李武章说,全省各级工商联将持续做好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的桥梁纽带,加强银企对接、精准对接,为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持和助力。设立检察联络室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为给民营企业发展创造优质的法治环境,山西省工商联早在2018年就与山西省检察院建立起了联系协作机制,在此基础上,又联合出台《全省检察机关派驻工商业联合会检察联络室工作办法》,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的作用,推动“检察跟踪服务、工商联业务建设、企业法律需求”三者有机结合,不断推进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据山西省工商联相关负责人介绍,“检察联络室”作为检察机关与工商联组织、民营企业联络的日常工作机构,主要聚焦服务民企健康发展、开展法治宣传、收集反映司法诉求、开展法律咨询、推动纠纷调处、跟踪热点个案、开展共同调研、加强工作联动开展工作。
    在具体工作中,每半年组织召开一次检察机关与工商联联席工作会议,共同讨论研究民营经济发展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全省各级工商联组织提供场所,检察机关实行检察干警驻点制度;对于收集到的信息线索,检察机关派驻干警进行分流,限时反馈落实;同时建立维权服务信息台账,线上法律服务反馈机制,专业化团队和驻点轮值制度等,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常态化、精准化、高效化的法律服务。
    两部门的携手共进,共同为山西省民营企业发展营造更好的法治环境,推动新时代民营经济实现更大发展。
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培育优秀企业家队伍
    以民营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两个健康”、助推全省转型综改,是山西省工商联坚持了7年之久的一项工作。
    2013年,山西省工商联首次在民营企业中推行社会责任报告制度,成为全国工商联系统首家公开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省份。此后,报告公开发布量不断倍增,从最初的22份到55份、125份……在《山西省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19)》发布时,已覆盖山西全省11个市、18个行业、838家不同类型民营企业。
    该年度的报告从六个方面概括总结上一年度山西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亮点和实践,以翔实的数据、图标、案例呈现当前山西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现状,展现出山西广大民营企业,尤其是各级工商联执常委企业家,在转型发展、促进就业、环境保护、公益慈善等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取得的成效。
    特别是在扶贫行动中,山西全省2505家企业投入38.46亿元,实施帮扶项目9796个,精准帮扶5871个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3233个)的43.87万贫困人口,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全社会的广泛认可,一批优秀企业和企业家获得国家级和省级表彰,充分展示了山西优秀企业家队伍形象。
    社会责任报告的持续发布,激发出了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的主动性,树立起了新时代新晋商的良好形象,激荡出民营企业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也让全社会凝练出了关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宏大氛围。
    从政治引领到企业家队伍塑造,从金融支撑到营商环境的打造,山西省工商联通过一系列创新之举,力促“两个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