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为何热衷分拆上市

沪深两市已有39家公司宣布拟分拆旗下子公司上市

作者: ■本报记者刘弋瑗

    自去年年底A股市场分拆上市破冰以来,沪深两市已有39家公司宣布拟分拆旗下子公司上市。其中,三分之一为国企,三分之二为民企。在上市地点的选择上,27家钟情科创板或创业板。那么哪些企业计划分拆上市?分拆上市对相关公司的业绩和发展有什么影响?
    7成钟情科创板创业板
    所谓分拆上市,是指上市公司将部分业务或资产,以其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子公司形式,在证券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或实现重组上市的行为。
    统计显示,截至8月4日,沪深两市已有39家公司宣布拟分拆旗下子公司上市。其中,有11家计划分拆子公司到科创板上市,如长春高新、复星医药等生物医药类企业,尽显科创板的硬科技属性;有16家计划分拆子公司至创业板上市,如美的集团、广电运通等,体现创业板“三创四新”的定位;另有12家计划分拆子公司到A股主板或境外市场上市。
    以长春高新为例,公司5月26日公告称,拟分拆子公司长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公司(下称“百克生物”)至科创板上市。通过本次分拆,公司将更加专注于基因工程药物、中成药以及房地产业务;百克生物将依托科创板平台独立融资,促进生物疫苗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的发展。
    美的集团7月28日公告称,为进一步推动光电业务增长,规范治理运作以及拓宽融资渠道,公司授权经营层启动分拆子公司美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美智光电”)在创业板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
    公开资料显示,美智光电成立于2001年1月5日,注册资本1亿元,主要经营范围包括:智能家庭消费设备制造、销售,数字家庭产品制造,智能仪器仪表制造,照明器具制造、销售以及家用电器研发、制造、销售等。
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据了解,并购和分拆上市都是企业资产重组的方式,但代表两种不同的战略。通过并购,上市公司可以拓宽产业链,在更大的平台上实现协同效应。那企业选择分拆资产又是出于什么考量呢?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看来,分拆上市有利于发挥上市公司科技孵化的功能,实现资本市场和高新科技公司之间的互哺,对于提升融资主体质量、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提高资本市场融资效率,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从母子公司两个角度分别来看,光大证券分析师谢超认为,对子公司来说,单独上市直接对接资本市场,有助于拓宽融资渠道,管理层得到有效激励,实现向股东的转变。对母公司来说,控制权不变的分拆上市不会影响合并报表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分拆上市当年,母公司利润反而可能因为持股比例被稀释而下滑。因此母公司选择分拆上市,更多是出于对公司治理和长期战略层面的考虑,以缓解财务负担、释放子公司价值为目的。
    盘和林同样认为,分拆也有助于母公司、子公司突出主营业务,实现业务专业化和价值的快速增长,而其相关的资本运作,又会推动新的产品、技术的升级,形成良好的价值创造循环。另外,分拆后子公司作为独立上市主体,更有利于股东对公司做出准确的价值判断,在提升股东自身利益的同时,增加公司的价值。
    以A股分拆上市第一例同仁堂来看,2000年,同仁堂剥离旗下生物医药业务、分拆同仁堂科技于港交所上市,此后,同仁堂、同仁堂科技市值和业绩均有大幅提升。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计算,2000年至2018年,同仁堂和同仁堂科技年均复和增长率为12.94%和15.09%。
哪些公司更适合“分拆战略”
    除了有利于提高公司质量,上市公司宣布分拆上市后,其股价短期内会出现大幅上涨,因此,投资者对此格外关注。截至8月4日,上证e互动中以“分拆上市”为关键词的问答条数有830条,互动易上的词条数量为1605条,合计2435条。
    在这些问答中,除了简单问询上市公司是否有分拆上市计划之外,还有投资者催促上市公司加快分拆上市进度,或建议上市公司进行分拆上市。
    那么,哪些公司更适合选择“分拆战略”呢?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分拆上市一般是大公司或集团公司在主业之外,剥离出来一块成熟的业务上市,可以是创新业务,也可以是传统业务。但是对于一般业务单一的小公司来说,没有分拆的必要,也没有分拆的价值。其次,分拆应该是母公司运作稳健、财务健康的背景下,才能进行的。此外,分拆出去的业务,不能影响母公司的整体运作。
    通过梳理,也不难发现,进行并购的多数是希望做大做强的小市值公司,2015年以来,在公告通过定增重组实现资产注入和资产收购的上市公司中,有约70%的公司市值低于100亿元;而进行分拆上市的则多数是希望聚焦主业的大市值公司,在今年公告拟分拆上市的39家公司中,近半数市值超过200亿元。
    谢超表示,有动力进行分拆上市的公司有几种类型:第一,公司资产庞大、业务多元,存在一定债务压力,旗下拥有盈利能力强、处在成长期的子公司;第二,孵化型平台公司,例如腾讯,股权投资组合分布社交、娱乐、金融支付、电商、教育等领域,子公司上市后,母公司可以选择退出持股、获取投资收益;第三,有国企改革诉求的公司,例如混改重点行业电力、铁路、石油、军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