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深处有担当

作者: ■郝国信
    
    十六个春夏秋冬倏然而过,时间走得好急好快。人生真是不禁过,由不惑进入知天命,我人生的蜡烛已燃烧过半。回顾在北京市东城区工商联工作的16年时光,真是感慨不已,真的有很多话想对后来者诉说,或许对他们的成长能够有所启迪和帮助。
    我是2004年从东城区商委调到区工商联工作的,2009年任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时至今日已整整16个年头。就工商联工作来说,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热爱、从热爱到痴爱,恐怕这辈子也离不开这个挚爱的岗位了。回望16年的工作历程,我带领我的团队齐心协力、奋力拼搏、同甘共苦,先后获得了“全国工商联系统先进单位”“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建设示范点”“全国工商联系统先进集体”以及全国工商联系统多项工作创新奖,东城区工商联成为北京市工商联系统当之无愧的“排头兵”。倘若有人问我:作为党组书记,你对做好工商联工作有什么体会?我会自豪地回答:情怀深处有担当。
    对待工作:付出真情真心真意
    真情是一片阳光,真心是一抔雨露,真意是一缕和风。
    对待工作,为什么要付出真情真心真意?原因并不复杂:首先,工商联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是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所联系和服务的对象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从中央到市区委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工作,而工商联是直接联系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部门,组织把如此重要的工作交给我,我要把自己的精力和感情都毫无保留地投入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其次,工商联工作是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要为社会主义建设凝聚更多人心、智慧和力量,凝心聚力更加需要“用情用心用意”。只有投入感情,真心实意为企业发展服务,真心实意与企业家交朋友,才能真正凝聚起一支听党话、跟党走、心向党、热爱党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我想,这也是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为党和国家事业奉献的初心和使命所在。譬如:此次疫情期间,我始终牵挂会员企业,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带领班子成员给企业家打电话了解情况。我亲自给所有副主席、副会长和重点商(协)会会长打电话,为他们战胜疫情加油鼓劲。建立企业复工复产、困难问题、参与捐赠三个台账,以信息专刊形式向上级反映有关情况,宣传企业家抗疫故事,及时传达市区两级专项政策,协调有关部门推动政策措施落地,帮助遇到困难的会员企业解决防护物资、融资贷款等燃眉之急,增强企业共克时艰的信心,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及时送到他们的心坎上。
    谋划工作:理清思路思绪思维
    思路决定出路,思绪决定情绪,思维决定作为。
    谋划工作,为什么要理清思路思绪思维?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作为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要有清晰的工作思路思绪思维。因此,我不断思考工作如何创新,事业如何发展,带领机关团队连续编制了两个五年规划,《东城区“十二五”期间工商联事业发展规划》《东城区“十三五”时期工商联事业发展规划》。有的人可能不理解,一个区级工商联有必要编制工作规划吗?事实证明,非常有必要,工作规划的编制既可以系统地认识到当前事业所处的宏观、微观环境,又可以总结以往成功的工作经验、清楚地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短板,还可以明确未来一段时期工作的方向、目标和措施,对工作实践有很强的引领作用。从“十二五”的“十二大工程”到“十三五”的“十一项任务、十个重点项目”,东城区工商联在规划的引领下,走在了北京市的前列,获得了全国工商联系统的多项荣誉。
    中心工作:学会借势顺势合势
    借势是一种能力,顺势是一种本领,合势是一种功夫。
    面对中心工作,为什么要学会借势顺势合势?我经常给机关干部讲一句话:“干活儿不由东,累死也无功”。其实,我想强调的是工商联作为区级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工作职责所在。因此,工商联要找到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借势”发力、“顺势”而为、“合势”居上,才能有所作为、体现价值、诠释服务。举一个例子:东城区工商联引导基层商(协)会在党建引领下,参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2017年,东城区委印发《关于在城市治理中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共建共享的意见》。我带领机关干部和区工商联系统认真贯彻落实该意见,仅用3个月时间,就实现了全区17个街道商会联合党委全覆盖,有效促进商(协)会党建与全区中心工作、企业发展有机结合。同时,创新孕育出商(协)会参与社会治理的“南锣经验”“簋街模式”,并以企业参与所在地区“小巷管家”的模式,将党建引领商(协)会参与社会治理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实现商(协)会企业发展与地区经济社会建设的“双赢”,得到市委、区委主要领导的肯定。南锣鼓巷商会荣获“全国诚信经营示范街”荣誉称号,《“六抓六新”模式推动非公党建工作新发展》荣获2018年“创新中国”特别奖,《企业“小巷管家”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荣获2019年“创新中国”最佳案例。“北京东城‘六抓六新’模式推动非公党建工作新发展”先后被全联《工商联信息》《中华工商时报》《中国工商》《执政党建设研究》刊登,为党建引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品牌工作:做到坚持坚定坚决
    坚持就是胜利,坚定就是态度,坚决就是成果。
    打造“品牌工作”,为什么要做到坚持坚定坚决?我常想,很多工作成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显现的,工商联工作更是“润物无声”,需要“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甚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我认为只要认准一件事,就要坚持坚定坚决做下去,直到这件事成功。对于工商联的很多工作,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推动的。比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建设。目前,东城区工商联会员中有市、区政协委员79人,市、区人大代表44人,他们在各行业、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有人会有疑问:作为一个区级工商联,如何能培养出这么多代表人士?我的回答就是“坚持坚定坚决”,我们连续22年举办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培训班,从统战理论到宏观政策,从履职能力到个人修养,正是这22年的矢志不渝、不离不弃,我们才培养出一支坚定的、优秀的、与时俱进的非公有制经济人才队伍。
    再比如:东城区光彩事业品牌项目“千百工程”。“为千户家庭送温暖”品牌项目,是我们探索如何在城区中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光彩事业而打造的品牌活动,已经坚持14年,惠及了数不清的家庭和困难群众,输送了强大的社会正能量。“手拉手·共成长”——资助百名品学兼优贫困学生活动,是为引导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继承和发扬老一代企业家精神而发起的一个具有东城青年企业家特色的光彩事业项目,已经坚持4年,通过经济支持和精神鼓励,帮助东城区150余名品学兼优贫困学子圆梦。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荣誉属于昨天,成绩已经过去;希望就在明天,未来充满挑战。非公有制经济“两个健康”,需要每一个工商联人用智慧和汗水去实践、去浇灌。未来的工商联工作中,我将带领我的团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向着更加美好的远方砥砺前行。
    情怀深处有担当,应该成为每一个工商联人执着的追求。
    (作者系北京市东城区委统战部副部长、东城区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工商联非公有制企业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