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五心”创“五好”向“五有”
作者:
■余麟
我于2016年6月任古田县工商联主席,至今已四年多了。这四年多,正是党和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越来越重视的时期。作为一名无党派公务员,我深感荣幸能在工商联这个重要平台工作,让我有机会联系、团结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并把国家的相关利好政策、规定传递给他们,为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尽一份绵力。
回首一路成长的轨迹,虽有艰辛,但更多的是满满的感动和收获。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归结成一句工作感言,那便是:树“五心”、创“五好”、向“五有”。
我一任职就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福建省、市工商联领导的关心、指导,使我得以在砥砺中前行,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其中最大的工作感悟就是:做事要用心。这用心就是要立“五心”:诚心、热心、细心、齐心、恒心。我想,“心”的力量恰如水,至柔而至刚,宏大而深刻,大有可用。有了这“五心”,方能做到:诚心相待,广结商友;热心相助,爱心相互;细心相应,臻于融洽;齐心共济,肝胆相照;恒心共处,情久弥坚。
通过“用心”,工商联全体干部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创出了“五好”亮点。2016年9月,古田县工商联在福建省“五好”工商联互查中获得高分,并在10月份的全省“五好”县级工商联建设推进会上作创建工作经验交流。2017年12月7日,福建省“五好”县级工商联暨乡镇街道商会工作交流会在古田县召开。我在会上作了创建“五好”县级工商联经验介绍,古田县吉巷商会作为唯一一个乡镇商会作商会建设工作经验交流发言。这体现了作为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的古田县工商联切实发挥好了引领示范作用,真正成为可学、可比、可信的典型,大大增强了会员的集体荣誉感。
2018年8月,古田县工商联为响应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精准扶贫攻坚推进号召,助力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工作,组织开展了古田县工商联推进“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改善人居环境行动。此行动是以“改善陋居,改掉陋习,乡村振兴,群众高兴”为目标,围绕贫困家庭人居环境改善而实施的一项社会扶贫帮扶项目。工商联发动爱心企业捐款,由爱心企业提供资金,完成对既定目标23户贫困农民家居环境的改造升级,为古田脱贫“摘帽”贡献力量。
我还立足县情,利用古田侨乡的优势,想方设法为企业家的境外学习、交流创造条件。2018年12月,工商联组织30多名企业家赴马来西亚参加第六届世界古田同乡恳亲会,为期5天的活动促进了双方的交流和经贸合作,同时也增进了情感,增强了友谊,把祖国和家乡日新月益的变化带给海外亲人,也让在外的亲人更加热爱祖国。
近年来,不少非公有制经济体为法律新规定、新问题及法律诉求所困扰,为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2019年我尝试创新开展了“护航民企发展、促进‘两个健康’”系列活动。加强了与县检察院联系沟通,建立服务机制,会签了《关于建立健全检察院与工商联沟通联系机制的意见》,并在实践中将合作条款逐一深化、细化,加以落实;在县工商联办公地设立检察官联络室,更精准地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检察服务和法治保障。截至目前,已接待民营企业家30多人次,提供法律咨询6次,提供法律援助1次,反馈民营企业困难诉求5例;组织企业家参加县检察院“检察护航民企发展”主题开放日活动,增强了民营企业家安全感和干事创业的信心、决心,引导企业家学法懂法用法,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为切实发挥工商联企业家副主席、副会长在工作中的积极性,提高工商联机关的凝聚力,我尝试创新工作模式:在工商联大楼设置轮值副主席、副会长的轮值办公室,建立企业家副主席、副会长轮值制度、考评制度,对他们的履职尽责、参加活动等情况进行登记统计,量化考评。这一工作机制的实施,大大提升了工作成效及会员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恒心共处,情久弥坚。几年来,我和我的同事们坚持不懈,树“五心”,创“五好”,朝着以广大民营企业家“有认同感、有获得感、有归属感、有荣誉感、有方向感”的“五有之家”定位建设目标,稳扎稳打、顺利开展工商联的工作。为便于广大会员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交流和联谊,我着力打造会员履职平台,将工商联大楼原来出租的二、三两层收回,将三层作为工商联机关的办公场所,将二层改造为县总商会会员活动中心,购置了一批新的办公设备和体育活动设施,使活动中心成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活动阵地,学习、交流、联谊的崭新平台,使工商联大楼真正成为集商会办公、会员培训、商务活动、会员服务为一体的“企业之家”。
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工作面的不断增大,我对工商联工作又有了更加务实的认知。有人把工商联干部比喻为民营企业家的“保姆”,而我则认为工商联应该是民营企业家共同的家园——“五有之家”。
我愿做这“家园”的守护者!
(作者系福建省古田县工商联主席、总商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