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统筹”“双循环”中贡献粤商力量
——访广东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雷彪
作者:
■本报记者黄涛
今年以来,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冲击下,民营经济发展面临较多困难。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和助手,政府管理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如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用心用情用力服务"两个健康"?就此,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广东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雷彪。
围绕中心双统筹
中华工商时报:做好工商联工作,必须胸怀全局、服务大局,广东省工商联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及全国工商联工作要求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下一步重点工作是什么?
雷彪:今年以来,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冲击下,民营经济发展面临较多困难。广东省工商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促进"两个健康",聚焦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充分发挥工商联职能优势,积极推动各项工作。
首先,我们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议、企业家座谈会和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今年以来召开党组会议25次,中心组学习10次,安排第一议题46个,及时把思想统一到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增强"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行动上。
广东省工商联协助省委省政府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协助省政协召开粤商·省长面对面座谈会,推动省内民营经济行稳致远、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还与省委统战部联合召开民营企业育新机开新局座谈会,引导民营企业家主动求新求变,于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
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落实'六保'促发展·暖企行动"。广东是民营经济第一大省,有1300万个市场主体。要把保市场主体放在首要位置,只有保住市场主体,才能保住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才能保全省今年70多万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要多措并举引导帮助民营企业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不仅能够正常生存,而且实现更大发展,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做积极贡献。
脱贫攻坚奔小康
中华工商时报: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广东省工商联在引导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助力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做了哪些事情?
雷彪:目前,广东省工商联组织了8103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帮万村"行动,投入资金逾40亿元。广泛发动民营企业参加"6·30"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现场募集捐款26.46亿元。积极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援藏援疆各项工作,发动1384家会员企业及商协会捐款捐物超28亿元,投资项目889个,投资总金额逾900亿元。
我们与广西工商联开展粤桂民营企业助力国家挂牌督战村暨产业扶贫协作活动,组织584家广东民营企业、商协会到广西开展扶贫协作,实施产业帮扶项目325个,投资金额380亿元,捐款12.6亿元,捐物超2亿元,村企结对帮扶324条贫困村,组织52家广东民营企业结对帮扶广西48个国家挂牌督战扶贫村。
纾困惠企重实效
中华工商时报:据了解,纾困惠企政策落地是广东省工商联下半年主要工作之一,请问如何提升民企获得感?
雷彪: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优惠政策话你知·暖企行动",推动政策精准分类、精准推送、精准对接,帮助企业更好的了解政策、用好政策,把握政策红利。
我们继续开展"援企稳岗扩就业·暖企行动",加强与人社、金融、教育、科技等职能部门的协作,做好援企稳岗、金融帮扶、科技撑企等工作,着力解决就业和招工信息不对称问题。
此外,围绕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制定"十四五"规划等加强调查研究和建言献策。要加强对纾困惠企政策包括新财政资金直接惠企情况,民间投资特别是民营企业参与"两新一重"投资情况的调研,通过第三方评估,推动政策应享尽享,更好更快的落地见效。探索建立民营企业重大产业科技成果推介平台和金融对接机制,着力提升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努力解决民营企业重大领域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问题。
我们还将配合全国工商联、会同省有关部门开展民营企业评价营商环境工作,推动打造全国一流的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创新环境。开展省工商联执委与各信用平台黑名单比对工作,指导进入黑名单的企业信用修复,建立信用修复专项档案。
同时,指导民营企业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重大风险,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跟踪调研大型民营企业资金链和流动性情况,推动做好风险预警和纾困解难工作。
谈心交心树信心
中华工商时报:加强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是加强党对民营经济领域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是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健康"的必然要求,是工商联履行政治责任的必然要求,在这方面,广东省工商联有何打算?
雷彪:疫情对国际政治经济和国内的经济社会造成巨大冲击。当前,国际国内局势复杂程度前所未有,民营企业遇到的困难程度前所未有,中央和广东的纾困惠企政策支持力度前所未有。我们将继续开展"走访谈心开新局·暖企行动",关注民营经济人士思想状况,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与民营经济代表人士谈心交心制度。编发《广东省民营企业育新机开新局典型案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疫后心理疏导,引导民营企业正确看待形势,坚定信心决心,发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努力化危为机,迎接困难挑战。进一步加强对民营经济人士的世情党情国情教育,加强形势政策宣讲,加强舆情监测研判处置。实施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促进计划,培养一支关键时候靠得住、用得上的民营经济代表人士队伍。推进政企沟通制度建设,组织开展政企面对面活动,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引导民营经济人士争当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
全力参与双循环
中华工商时报:在服务国家和广东省重大决策部署,广东省工商联如何提高对中心工作的参与度和贡献度?
雷彪:我们将落实省工商联全力参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行动方案,落实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广州"四个出新出彩"老城市实现新活力特事特办机制,抓住"双区驱动""双城联动"的有利时机,推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与境外工商社团的交流合作,服务引导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同时,引导有条件、有实力、有准备的民营企业有序参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打造具有特色的"民参军"服务平台,培育一批"民参军"典型;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万企帮万村"行动,投身脱贫攻坚战,助力粤东西北地区和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推动组织全覆盖
中华工商时报:对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如何进一步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
雷彪:加强对全省各级工商联执委企业和所属商会会长企业党建情况的调查,摸清底数,加大力度,推动执委企业和所属商会会长企业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此外,加大在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组建商会和发展会员的力度。进一步支持行业商会和区域龙头企业通过建立联盟形成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链。加强对异地商会和镇街商会的管理,与省社管局联合制定《广东省异地商会行业归口管理办法》《广东省镇街商会登记管理办法》。
突显广东特色
中华工商时报:这么看,广东省工商联要做的事情不少,在打造工作品牌方面,如何凸显广东工商联工作特色?
雷彪:我们将积极主动作为,探索更多具有广东工商联特色的粤模式。不断完善和扩展广东省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粤商通智慧平台的功能,完善民营企业诉求反映和权益维护机制。加快组建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芯片行业商会。
持续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办好"粤商大讲堂"、《风云粤商》电视节目,展现广东民营企业和企业家风采。继续打造"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品牌,积极开展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排序,发挥大型骨干民营企业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同时,持续开展外国驻穗领事广东民企行,拓展交流平台,服务民营企业更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
建章立制促健康
中华工商时报: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和助手,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广东省工商联将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
雷彪:我们注重建章立制,更好发挥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制定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广东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实施方案》的配套制度,强化民营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引领,凝聚全省统一战线促进"两个健康"、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建立完善工商联领导干部联系商会和民营企业制度。推动建立党政领导干部联系商会和民企制度,实现政企沟通制度化常态化、政商交往阳光化规范化。制定加强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指导意见,优化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民营企业党建工作体系。制定加强商会党建工作指导意见,完善领导和管理工商联所属商会党建工作体制。
自身建设强队伍
中华工商时报:今年的工作任务繁重,广东省工商联将如何开展工作?
雷彪:我们要加快推进"网上工商联"建设,加快民营经济数据库和大数据操作系统建设,提高工商联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以加强"五联五防"和重点工作项目化管理为抓手,不断增强工商联凝聚力、执行力、影响力。
同时,加强向全国工商联、省委省政府、省委统战部请示汇报工作,争取上级的指导支持。落实省工商联与省发改委、港澳办、工信厅、商务厅、市场监管局、统计局、贸促会、中信保广东分公司等单位的交流合作常态化机制,形成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强大合力。加强模范机关建设,提高机关效能,打造既熟悉经济工作又精通统战工作的工商联高素质干部队伍。研究制定机关工作考核评价办法,与全国工商联对省级工商联工作评价和省直机关年度考核有机衔接,加强对考核评价结果的分析运用,充分调动干部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高服务"两个健康"的质量、效率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