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活水涌向新三板
作者:
■本报记者蒋元锐
继新三板精选层推出“保荐+直投”后,政策利好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涌入精选层市场。
近日,记者从监管层得知精选层试点融资融券业务已获得监管层认可,市场各方人士热议精选层即将“试水”两融业务。业内人士认为,精选层推出后,利好不断。两融业务展开将为新三板投资者提供新的交易模式,有望提升市场流动性。
精选层跑出改革加速度
自精选层落地以来,新三板明显加快了交易制度的改革步伐。新三板改革进度之快,令从业者兴奋不已。为了解决一直以来新三板流动性滞后,新三板多措并举力保市场流动。
“近两周来,新三板政策不断落地,给从业者增添了信心,尤其是新三板精选层试点融资融券业务获得监管层认可,体现监管层对行业的重视程度。”从业者兴奋的告诉记者。
不同往日,“保荐+直投”、混合做市、优化公募基金入市、开发精选层投资型指数基金和畅通社保等中长期资金投资新三板渠道等组合拳也在进一步推进。
“引入融资融券,是新三板改革的又一重要成果,体现了监管层促进精选层健康发展的决心。”开源证券总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长孙金钜说。
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告诉记者,近期新三板政策密集度、覆盖面等将超市场预期。
两融给精选层升温
据了解,新三板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将以精选层股票为标的,综合沪深市场经验,针对新三板市场特点构建融资融券业务框架,并分阶段稳步推进。
孙金钜认为,精选层引入融资融券,是对精选层交易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提高精选层的流动性。同时,融资融券给投资者提供了更丰富的交易工具,当股价向上或向下过度偏离其真实价值时,成熟的投资者可以借助融资融券进行反向操作,在放大收益的同时,促使股价更迅速地回归理性区间,更好的发挥精选层的定价功能。
两融政策的实施,是加杠杆的体现。从业人士也提醒投资者需要充分了解和把握融资融券交易的特点和风险。
从业人士对新三板精选层两融制度的落地比较乐观。由于新三板精选层本身比较规范,具备做两融交易的基本条件,推进两融将有利于交易进一步正规化。
从制度试点的角度来看,新三板精选层推进两融制度符合预期。桂浩明认为,现在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已经推行了融资融券业务,客观上来说,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动,对于稳定市场预期,特别是引导中长线资金的进入,同时对价格过度异动品种的进行市场化矫正,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在就是把这一成功经验引入到新三板的精选层。
“两融制度加码或将成为改善精选层市场流动性的猛菜”,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认为,这向市场传递着将新三板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和呵护精选层积极向好的信心。周运南指出,在精选层两融业务设计方面,可能基本直接参照A股市场现成的成熟制度,但也许会在两融标的股票的选择标准上、股票和资金的来源上以及个股可充抵保证金的最高折扣率上,会根据精选层的特殊性进行有别于A股的差异化安排。同样,精选层的融券将跟当前A股类似,未来也会是票源少、融券难。
“现在来看,新三板精选层的市场规模还比较小,恐怕在短时间内融资融券业务也不会做太大,但是既然开了这个口子,我觉得今后的发展确实有了一个相应的基础,这个前景也是可以预期的。”桂浩明说。
精选层发展可期
周运南认为,改革如约而至,给从业者吃下“定心丸”。
虽然精选层首日出现不少企业破发,不过目前走势依旧强劲,其中不少爆款企业也备受投资者青睐,连城数控、旭杰科技和鹿得医疗仍持续走强。
截至目前,新三板挂牌企业共有8518家,精选层挂牌企业32家。不少投资者也开始关注新三板中的优质标的。过去,新三板标的众多,选择上难度较大。而今,随着新三板政策的不断落地,实实在在的利好政策让从业者感到春天的暖意。
付立春认为,目前除了两融业务之外,还有越来越多的改革举措在路上。一方面,公募基金入场精选层方式明确;另一方面,精选层混合交易渐近。7月31日,全国股转公司向券商下发《关于公募基金管理人参与新三板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公募基金的进场方式,为公募基金加码新三板市场提供畅通渠道。
付立春介绍,目前新三板精选层带来券商投行新机会,各地方政府现积极推动企业挂牌、进层、转板;同时,券商在精选层做市9月底至10月初落地,有望成为流动性提供主力。下一步,根据监管要求新三板改革会继续深化,吸引力、辐射力和覆盖面会着重增强。
这一系列的政策如果得到落地,将直接吸引更多的资金投资精选层,推动精选层流动性的进一步提升。目前,新三板精选层政策不断,也变向“刺激”新三板其他两大板块的发展。基础层、创新层的企业也将进一步提升自身实力,争取早日进入到精选层板块中来。优胜劣汰一直是企业发展的规律,在外部环境持续给力的基础上,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三板作为承上启下的资本市场,也将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