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公车推、风谷机转、蓑衣、斗笠、拌桶、箩筛、犁、耙、石磨……在成都市双流区工商联会员企业家张朝根的8亩家具库房里,能见到各式各样的农耕用具,而这些,仅仅是他收藏的1万多件农耕用具的一部份。提起张朝根,很多老双流人都认识,这位白手起家的农民,是从收废旧物品起步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张朝根在华阳开发了长江家私城。伴随着事业的成功,有一件事他始终放不下,这便是农耕文化产品的广泛收藏。
张朝根的收藏时间跨度越20多年,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在他看来,农业文明、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植根于民间,发展于民间。
张朝根收藏的最大特点就是量大。他的藏品包括红木、楠木犁头、陶器、水车、风谷机花板床……面对各种农耕文化器具,他恨不得全部收到自己园中保存好。
随着农耕用品越来越多,张朝根有了新的想法:“如果单位部门要打造农耕文化,我可以无偿提供一部份收藏品,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农耕文明。如果有部门单位愿意和我合作,我可以把上万件农耕用具提供出来,共同打造农耕文化园。”张朝根说:“我收藏的初心是想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认识、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农耕文化基因,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共同建设美好幸福生活。(马榕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