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降幅收窄 出口逆势回升

纺织业运行质效持续改善

作者: 【记者刘战红北京报道】
    "行业运行恢复势头正在稳中向好。随着内需市场逐步回暖,行业的持续复苏是有基础、有条件的。"日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疫情之下,行业积极作为,全力保障防疫物资供给,稳步推进复工复产。随着防疫物资产销大幅增加和内需市场逐步回暖,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已出现边际改善。
景气指数有所回升生产降幅持续收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20年二季度,纺织行业总体景气指数较一季度明显回升,景气指数达到51.0。从分项景气指数来看,二季度生产指数为53.5,大大超过一季度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为52.6,订单恢复主要是国内市场的支撑,国外订单指数仅为37.0,仍非常低迷。2020年二季度,纺织行业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48.7,较一季度上升16.9个点;产品销售价格指数为31.1,较一季度上升7.1个点。
    纺织行业生产逐步恢复,降幅持续收窄。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6月,全国规模以上纺织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7%,降幅较一季度收窄9.8个百分点。其中,纺织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5%,降幅较一季度大幅收窄12.3个百分点;纺织服装服饰业下降12.2%,降幅收窄7.5个百分点;化学纤维制造业下降1.2%,降幅收窄5.7个百分点。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相关行业生产强劲增长。据统计,1~6月,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57.8%,6月当月同比增速高达80.7%。从纺织行业的主要大类产品来看,仅无纺布产量呈现正增长势头,其余产品生产规模均有所萎缩。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6月,规模以上企业化纤、纱、布和服装产量同比分别减少1.0%、15.8%、25.9%和13.7%,增速分别低于上年同期13.0、15.5、25.8和12.6个百分点。
内需市场态势良好行业出口逆势回升
    孙瑞哲说,疫情的发生使得国内实体店铺受到较大冲击,网络零售渠道也因物流服务效率降低而有所放缓。随着我国疫情防控的有效推进,纺织品服装内需消费呈现温和复苏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1~6月,全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5120亿元,同比下降19.6%,降幅较1~5月收窄3.9个百分点。纺织品服装的线上消费也有明显改善,1~6月,全国网上穿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减少2.9%,降幅较1~5月收窄3.9个百分点。2020年"618购物节",京东、天猫累计下单金额分别为2692亿元、6982亿元,均创新纪录,其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位列全网零售额第一。但由于纺织服装产品的耐用品属性,内需消费市场复苏感受明显不及吃、用类商品。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同比增速分别低于同期粮油食品、日用品零售增速32.5个百分点和24.8个百分点;全国网上穿类商品零售额增速也分别低于同期吃、用类商品网上零售增速41.7个百分点和20.2个百分点。
    孙瑞哲告诉记者,值得欣喜的是我国纺织行业出口降幅正在逐步收窄。关快报数据显示,2020年1~6月,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1251.9亿美元,同比增长3.2%,增速较一季度大幅提高20.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纺织品741.0亿美元,同比增长27.8%,出口服装510.8亿美元,同比下降19.4%,纺织品在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金额中所占比重提升至60%。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是出口改善的重要拉动力量。据《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数据,3月1日至5月31日,我国向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口罩706亿只。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1~4月,欧盟27国从我国进口口罩47.6亿欧元,同比增长11.8倍;据美国海关、日本财务省数据资料显示,1~5月,美国、日本分别从我国进口口罩55.9亿美元、2678.4亿日元,同比分别增长4.7倍、1.6倍。我国占美国、日本口罩进口市场份额分别为89.2%和93.9%,行业充分满足了相关重点出口市场的防疫物资需求。
    从出口市场来看,海关数据显示,1~5月,我国对日本和欧盟出口纺织品服装同比分别增加18.8%和38%,对美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纺织品服装同比分别减少1.5%和15%。国际终端市场消费不振导致东盟等地对产业链中间产品的需求缩减,是我国对东盟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
    另据记者了解,2020年1~6月,全国3.3万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260.7亿元,同比减少16.4%,降幅较一季度收窄9.0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731亿元,同比减少19%,降幅较一季度收窄25.2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8%,较一季度提升1.2个百分点。在防疫物资拉动下,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盈利水平大幅提升,1~6月,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16.3%,在全行业利润总额中占比提高至23.3%,营业收入利润率达到12.3%的较高水平。
    孙瑞哲指出,当前,纺织产业链大部分环节盈利压力依然较大,过半数环节利润降幅达到30%以上。受到原料价格大起大落、市场交易清淡、降价抢占订单等因素影响,化纤、棉纺行业效益恶化情况尤为明显,化纤行业利润同比下降41.9%,棉纺行业利润同比下降41.3%。纺织行业运行质量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