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商联多维度开展法律服务
作者:
■邱福容本报记者刘雨丹
近年来,重庆市工商联采取多维着力、重点突破的方式,为促进“两个健康”提供了高质量法律服务,取得了较好效果。
多维度开展法律服务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重点任务分工方案》要求,重庆市工商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起草制定《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目前,已完成了项目立项、招标和市级相关部门、所属行业商协会、部分区县民营企业代表问卷调查、征求意见等工作。
重庆市工商联积极参与法治政府建设,参与了全市普法、立法、企业法治宣传教育、建立民营企业反映问题办理制度、涉政府产权纠纷问题专题治理、重点企业债务风险防范、优化企业破产处置工作协调机制暨有关企业涉诉案件集中管辖等多个专题会议协商。配合市司法局、市普法办开展了中小微企业法律需求网络问卷调查。组织商协会、民营企业代表参加了企业工资支付保障条例立法调研、市司法局关于《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在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政府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过程中充分听取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意见的通知(代拟稿)》《重庆市自由贸易区条例》和市知识产权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事业单位贯彻执行国家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通知》、市高级法院“关于汽车消费欺诈的纪要”等10余项专题征求意见座谈会。
他们还不断优化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工作机制。在与司法、执法机关已建立的联系协调机制基础上,2019年联合重庆市委政法委、市委统战部及市政法部门建立了《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会同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等19个部门发布《"AAA"级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实施联合激励措施合作备忘录》、38条激励措施,与市律师协会签订了《共同开展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合作框架协议》,与自贸区法院初拟了《自贸区民营企业商事纠纷诉调对接机制》,法律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能进一步提升。
同时,不断推进商协会调解组织建设,专题举办了直属商协会“人民调解工作”培训暨商会调解工作推进会,引导、鼓励市工商联所属商协会和区县工商联(总商会)因地制宜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商事纠纷调解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开展调解工作,引导民营企业依法依规反映诉求、化解矛盾、定争止纷。组织3个区县工商联、5个直属商协会开展了“商会调解工作方法创新研究课题”研究。积极推动市工商联仲裁中心工作,积极化解民营经济领域矛盾纠纷。
重庆市工商联积极对接协调民营企业法律维权案件,始终把推动化解企业个案纠纷、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作为民企法律服务、防范风险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做到有事必访、有诉必回、有案必调,坚持重点纠纷案件主要领导重点协调,一般案件分管领导牵头协调,法律部等部室具体办理。去年1-11月全市工商联、商协会组织累计协调办理民营企业维权案件逾300件,其中工商联直接协调办理逾70件,涉案标的逾30亿元。
此外,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全面参与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市厂务公开协调小组工作。持续开展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状况监测调研,抽样监测全市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状况,目前正在7区、350家民营企业开展企业劳动关系状况监测调研。
多形式开展法治宣传
重庆市工商联坚持同市司法机关及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的沟通联系,以“法律三进”活动为载体,发挥法官、检察官、警察、律师等专业队伍作用,多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活动,不断增强民营企业家法治意识,提升民营企业风险防控能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他们持续在全市工商联系统开展以“守法诚信经营、坚定发展信心”为主题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组织成立了重庆市非公有制企业信用建设促进会,开展“信用渝商、法治民企”倡议活动,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静出席并讲话,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企业信用建设,探索“信用渝商、法治民企”共建之路,引导民营企业立信、立规、立德。
重庆市工商联还把法治宣讲学习纳入2019年全市工商联系统“学讲做”活动重点内容,发挥会领导带头示范作用、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报告团辐射作用、机关干部和企业家主体作用,采取报告会、党课、讲坛、座谈会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深入区县、商会、企业开展宣讲活动。全年会领导赴区县工商联宣讲66场次,受众2600余人,深入商会宣讲70场次,受众近3000人,进企业宣讲75场次,受众1400余人,机关干部深入服务联系对象宣讲79场次,受众3000余人。
深入开展民营企业营商法治环境调研,会同市委统战部对市委书记陈敏尔提出的破解民营经济发展“准入难”“融资难”“降本增效难”“政策落地难”“引才用工难”“创业难”“转型升级难”(简称“七难”)等问题,组成三个调研组,深入5个区县、12家民营企业实地走访,召开企业、商协会专题座谈会,发放调研问卷1100份,收集梳理25个市级部门的书面材料,进行全面调研分析、形成报告,报告成果得到陈敏尔书记的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