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不怕“被欠钱”了!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规范支付行为根除账款拖欠

作者: ■本报记者牛畅

    近年来,拖欠中小企业款项问题日益突出,这关系到中小企业发展的“命脉”。
    7月5日,国务院公布《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9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出台,为清理拖欠中小企业的陈年旧账,特别是为疫情之下,中小企业现金流短缺问题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款项支付顽疾突出
    近年来,拖欠中小企业款项问题突出。公开数据显示,中小企业款项支付状况呈现恶化趋势。其中,提供平均信用期限超过120天的比例从2017年的12%和2018年的20%,上升到2019年的23%。这就意味着更多的中小企业收账期增长,收账压力加大,资金流动性进一步削弱。
    对待这一“老大难”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并力求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建立长效机制解决拖欠中小企业款项问题。在2018年11月1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三角债问题,纠正一些政府部门、大企业利用优势地位以大欺小、拖欠民营企业款项的行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多次批示要抓好清理拖欠中小企业款项工作,有针对性地完善防范拖欠的长效机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再次强调,限期清偿政府机构拖欠民营和中小企业款项。
    7月17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工信部副部长王江平给出了一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政府部门和大型国有企业累计清偿拖欠民营和中小企业款项高达956亿元,今年上半年的重点任务是把500万元以下的无分歧欠款清偿。据悉,6月底以前已清偿完毕。
    《条例》的出台,无疑为中小企业之后欠款清偿进一步扫除障碍。《条例》从原则要求、付款期限、付款行为、投诉处理等具体方面明确了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支付中小企业款项的法律责任。
    业内人士认为,《条例》从源头出发建立了一套防止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拖欠中小企业款项的法规制度,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保护力度,对助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为中小企业降下“及时雨”
    “没有现金流,企业就谈不上生存与发展,我们希望这次国家出手能够真正并彻底解决中小企业的痛点。”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锋接受中华工商时报记者采访时不禁感慨道。
    “《条例》对中小企业来说就是‘及时雨’,帮助我们盘活流动资金,降低经营成本。”安徽诺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娜说。
《条例》的出台,让中小企业看到了希望。对于万安科技所处的汽车零部件行业,陈锋表示及时收到账款一直不是一件易事。一是支付周期偏长,很多主机厂特别是大型国营企业,一般支付周期是3个月的滚动期,加上6-9个月的承兑汇票;二是很多企业支付商业承兑汇票,风险较大。
    “相比于支付周期长,商业承兑汇票对企业的潜在风险更大,我们曾遇到过一些主机厂开出来的汇票没法兑付的情况。”陈锋认为,提出商业承兑汇票的初衷是利用经济的杠杆加速资金的流动,但实际运用中逐渐演变成大型企业盘剥中小企业的一种手腕。“我们也会收到政府支付的商业承兑汇票,但流通性相对较差。”李娜说。
    此次《条例》明确规定,不得强制中小企业接受商业汇票等非现金支付方式,不得利用商业汇票等非现金支付方式变相延长付款期限。随着《条例》发布,这一问题有望得到缓解。
    “除了一些书面拖欠的账款,我们还遇到过口头承诺的服务款项最后得不到支付的情况。”李娜接受采访时表示,她的公司近两年围绕科技制造业投资了几处生产基地。前期,当地相关部门承诺给予政策性补贴,但最后并未兑现。“奔着良好的营商环境去投资,开工以后,我们进退两难,这些口头承诺的配套资金不到位,我们就要承担巨额成本。”
    《条例》出台以后,李娜发现部分内容与公司经营中遇到的困难息息相关。“之后我会尝试运用《条例》追回服务款项,也希望国家相关部门进一步解读《条例》,引导大家深入学习和理解,这样才能保障在全国落地的效果。”李娜说。
    关键在于落实落细
    早在2002年,国家颁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并于2017进行修订完善,其中也有关于解决拖欠中小企业款项的法条。“《中小企业促进法》偏向于框架式、原则性的宏观内容,此次《条例》的规定更加具体和明确。”参与过《中小企业促进法》修订的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周德文对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说。
    周德文认为,《条例》相对于《中小企业促进法》,针对约束拖欠中小企业债款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一是《条例》更加细化,将支付的义务以及拖欠的责任规定得更为明晰;二是《条例》更加刚性,内容偏向于务实的措施,便于落地和执行。
    《条例》出台,业内普遍叫好。业内专家表示,中小企业在市场中常年处于弱势地位,受到拖欠账款特别是三角债的困扰。“拖欠10年以上的账款也是存在的,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是营商环境不够好的一个具体表现,《条例》的出台实际上也为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创造了一个载体,推动相关工作落到实处。”周德文说。
    周德文表示,当前,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然而,大批中小企业因资金短缺复工复产难度大,《条例》出台具有救市意义。“中小企业现在实际上处于困境中,其他企业拖欠的账款得不到偿还,在银行也无法贷款,就会导致资金链断裂而破产,而《条例》给追回欠款提供了有力支撑,能增加资金来源。”
    周德文还指出,要想发挥《条例》的作用,关键在于具体执行。首先,各级政府要克服困难,带头履行法规、偿还债款,对事业单位、大型企业起到表率作用,特别要加强督导,监督执行,避免管理上鞭长莫及,及时处理个别地方不作为的情况,最大程度保证《条例》的贯彻落实。此外,媒体要加强对《条例》的宣传,保证信息对称,让更多的中小企业了解到维护权益的途径。周德文还强调,中小企业也要主动出击,同行业可以抱团追溯债务。
    《条例》的出台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一臂之力。一位中小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期待,《条例》能真正成为中小企业捍卫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根除账款拖欠,让资金链彻底‘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