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科创板共有57家公司解禁 涉及市值超3000亿
科创板“解禁潮”如何影响市场
作者:
■本报记者刘弋瑗
科创板开市一周年之际,25家上市公司股票解禁。7月23日晚间,便有9家科创板公司密集发布减持公告,而这份“减持名单”还在继续增加中。
截至26日,已有12家科创板公司公告了股东减持计划。据记者初步测算,在接下来半年左右的时间里,这12家公司股东减持的市值将达108亿元。那么,是哪些公司股东在减持以及将对市场会造成什么影响?
12公司合计拟套现超百亿
26日,虹软科技公告称,持股4.83%的股东达隆发展拟自减持计划公告之日起,十五个交易日之后的六个月内,即2020年8月17日至2021年2月12日,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超过40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不超过1%。
而在此前,已有光峰科技、沃尔德、瀚川智能、西部超导、乐鑫科技、嘉元科技、新光光电、容百科技、中微公司、航天宏图、天宜上佳等11家科创板公司先后发布股东减持公告。
按照这12家公司24日的收盘价估计,在接下来的半年左右时间里,12家公司股东减持的市值将达108亿元。其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中微公司、西部超导和容百科技,拟减持市值分别约为28.46亿元、18.76亿元和15.07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和估值水平可能是投资者减持股票的主要原因之一。以西部超导为例,该公司业绩不算太差,但多年表现也是十分平淡。2017年和2018年两年业绩连续下滑,2019年虽有增长,但幅度并不大。更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在去年净利增长的背景之下,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1亿多元,今年一季度仍有持续恶化的倾向。
记者发现,容百科技的减持比例也不小,但它属于另一种类型。该公司所处的行业正当风口——新能源车。然而,该公司2017年-2018年虽然成长非常快,但其盈利质量并不高。经营现金净流量连续两年大幅低于净利润,在2019年利润下滑的时候,经营现金流却转正了。不过,其毛利虽然持续保持稳定,但净资产收益率并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对其估值变得较为困难。
由此来看,创投投入较大的公司、业绩不太稳定的公司、前景不乐观的公司以及站在风口且估值奇高的公司都可能会引来“套现”潮。
首单询价转让出炉
谈及减持对市场造成的压力,在本轮减持中,一个颇具亮点的制度创新就是询价转让机制。
中微公司披露的股东询价转让计划书显示,9名股东拟通过询价方式转让公司2.66%股份。科创板询价转让规则设计了“7折”底价,此次中微公司9名股东抛出的转让价格下限为178元/股,为前20个交易日股价均价的73.49%。
值得一提的是,中微公司既是本次科创板首批解禁规模最大的企业,解禁市值约398亿元,也是此次第一批次进行询价转让制度的落地尝试。
兴橙投资是中微公司的主要股东,也是本次解禁后持股比例最高的机构股东,公司董事长陈晓飞在受访时表示,“兴橙资本是中微公司一路成长的见证者和推动者,暂时的减持是为了背后有限合伙人回报的需要,公司近年来深耕半导体产业投资,有限合伙人的资金将继续投入到更多的半导体企业中。”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对此评价称,科创板试点向特定机构投资者询价转让的机制是创新举措,用市场化方式解决减持洪峰,将大幅削减减持对市场的直接冲击。采用询价转让,既解决了特定股东们的减持需求问题,也避免了直接对二级市场的冲击,还让市场参与者自主决定交易价格不再扭曲价格。
在该投行人士看来,以往,A股往往“谈减持而色变”,大股东利用信息优势、资金优势在二级市场大肆套现。而科创板的询价转让制度设计时则不再以“能不能减持”为取向,而是从动机入手,承认股东大额减持的客观需求,将减持中性看待为市场交易机制运行的一部分。
大规模解禁影响有限
从近期情况来看,科创板第一批上市股票迎来解禁高峰期。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7月科创板共有57家公司解禁,以27日收盘价计算,涉及市值约3400亿元左右。
据多家机构统计,对比2010年的创业板来看,科创板此次解禁规模更大,创业板解禁/流通仅为20%左右,科创板流通股近乎翻倍(137%)。而创业板指数在其第一批解禁之后跌了两年时间,下跌幅度超过50%。那么,随着科创板“套现”大潮的开启,会对市场产生多大影响呢?
中信建投证券认为,7月科创板解禁后,下一个解禁峰值出现在11月,这两个解禁高峰与当时IPO上市高峰相关。由于此次解禁的33家科创板公司行情涨幅可观,相关机构和股东浮盈较大,机构的减持意愿或较强烈,短期内会对科创板形成较为明显的冲击。从解禁市值占总股本比重的行业分布看,军工、公用事业、医药生物、电子和机械设备占比居前。
不过,多数机构仍对中长期市场保持乐观。
国盛策略分析师张启尧表示,从长期来看,解禁减持影响有限,伴随科创板指数出炉、科创板基金发行、以及存量资金增配,科创板有望迎来巨幅资金定向增配。
中金公司分析称,虽然科创板首批公司解禁规模较大,占流通市值比例相对较高,但是解禁期间的实际减持压力可能相对有限,首批公司解禁对科创板可能更多为风险偏好的影响而非实际资金面影响,主要基于以下原因:一是当前减持规则对于首发解禁也有较多限制;二是上交所及时出台科创板减持新规,有望进一步缓和减持压力;三是科创板指数设立以及新上证综指纳入科创板也将降温减持预期。
南方基金点评称,一方面,从解禁个股来看,基本都在过去的几个交易日出现较大调整,市场已经提前部分消化了解禁冲击影响。另一方面,本次科创板密集解禁,虽然估值较高,但整体也处于新兴产业高景气阶段,预计影响可能不会持续很久。靴子落地后,科创板后续走势会表现出较强韧性。与此同时,从全球资产配置角度看,中国权益市场具备较大吸引力,外资长期流入A股的趋势较强。由此,持续看好科创板中长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