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疫情持续蔓延,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同时也冲击着我国经济的增长。面对如此艰难的国内外形势,如何打通生产流通各个环节,培育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形成全新发展格局,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时强调,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其实,早在今年6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已经提出:“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由此可见,双循环观点的提出是全局性的谋略,关系着未来的发展格局。当前,我国经济领先性企稳,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加快内需体系构建,通过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助于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从而形成国内大循环。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国家战略的全球性视野让我们深切领悟到,在全球供应链重塑阶段,国内大循环的良性表现将有助于发挥我国供给优势,形成国际与国内相互促进的双循环。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应以立足内需为本。立足内需,积极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作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和保障,要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离不开针对性强的经济政策及具体措施。立足内需,还要以满足内需作为根本点和落脚点,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促进经济平衡充分发展。最近国家及地方政府积极拉动消费的多项举措纷纷落地,如,深圳商务局宣布了8月开始启动的汽车以旧换新奖励项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联合发布的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的活动……
我国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呈现出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特征,更加强调可持续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在经济发展中全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我为主、内外兼修,积极保障我国经济安全,谋划新增长空间,主动推动我国从传统的均衡模式转向新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模式。
如今,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提前布局已见端倪。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将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