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牛”不是真的牛
作者:
■本报记者司马岩
根据上交所公布的消息,7月22日,上交所将修订上证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案,这是上证指数自发布以来的首次大修。7月22日当日,市场表现较为平淡。记者发现,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报收于3333.16点,上涨0.37%,跟之前很多人喊出的4000点相去甚远。23日开盘上证指数一路下跌最低达到3257.83点,下跌2.26%。上证指数依然处在震荡调整中,没有出现人们预期的一路飙涨行情。
历史上的上证综指
上证综合指数发布于1991年,是A股市场第一条股票指数,核心编制方法沿用至今。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上证综合指数编制方案修订多有呼声,类似“上证综合指数失真”“未能充分反映市场结构变化”等意见频频出现。此次上证综合指数编制方案修订充分借鉴了国际指数编制修订经验,立足境内市场发展实际,剔除风险警示股票、延长新股计入指数时间,并纳入科创板上市证券。其消息一经公布,很多业内人士都纷纷认为“牛市”即将到来。随后的一波小幅上涨行情更是助涨了“牛市到来”的声势,但是随着22日的“新旧指数”平稳过渡,市场表现波澜不惊的状况,让很多更加理性的声音浮出水面。
据上交所介绍,资本市场建立了风险警示制度,被实施风险警示的股票存在较高风险,基本面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投资价值受到影响,难以代表上市公司主流情况。剔除被实施风险警示的股票有利于上证综合指数更好发挥投资功能,更好反映沪市上市公司总体表现。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1日,上交所对沪市风险警示的股票有99只,合计总市值超2810亿元。
修订方案让市场更健康
上交所指出,我国证券市场的新股上市初期存在波动较大的现象。2010年至2019年,新股上市1年内平均股价波动率是同期上证综合指数的2.9倍,延迟新股计入时间,于新股上市满1年后计入指数,有利于增强上证综合指数的稳定性,引导长期理性投资。
上交所称,考虑到大市值新股上市后价格稳定所需时间总体短于小市值新股,设置大市值新股快速计入机制,上市以来日均总市值排名在沪市前10位的股票于上市满3个月后计入,以保证上证综合指数的代表性。
长期以来,炒新炒小炒差现象是中国股市的顽疾,指数失真情况明显,此前上证指数并不能完全反应中国经济蒸蒸日上的真实情况,也不能完全反应中国核心资产屡屡创历史新高的客观现实,近10年来指数投资者在上证指数上并没有突出表现。此次修改意见顺应了广大投资者的强烈需求,初步解决了炒新炒小炒差所带来的偏差,自此,中国股市有望步入新阶段,反映中国经济增长,反映上市公司业绩,更加树立投资者信心,
业内人士称,修订上证指数的编制方案,主要是为了让指数更真实地反映股市的情况。只是人们的参考指标发生了变化,就好比“以前你有一个面包标价10元钱,现在修订算法后,你的一个面包可能被标价为100元钱,但你的一个面包依然还是一个面包”,所以,指数修订后,即便指数大涨,但反应的依然还是现在股市的基本情况,只是因为修改算法而增长的指数数字可能会给投资者带来一种期望,从而带动整个资本市场的信心。
指数不能制造牛市
有分析指出,长期来看,是不是真牛要看市场本身是不是处在“真牛阶段”。所以“指数牛”不是真的牛,单纯修订指数编制方案,对股市来说不存在实质性的利好。就算在修订后上证指数由现在的3000多点一下变成4000多点,个股的股价也不会因此而涨。不过,如果修订后的指数出现大幅上调,还是可以提升一下市场的气势,对推动股市的上涨有一定利好。所以指数只能反映牛市而不能制造牛市,只有市场本身真的牛,那才是真的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