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企业家精神 争做新时代生力军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系列评论之二
作者:
■本报评论员
在7月21日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企业家提出了五点希望,希望大家增强爱国情怀、勇于创新、做诚信守法的表率、承担社会责任、拓展国际视野,赋予了企业家精神新的内涵。
“企业家”在法文中的原意是“冒险家”,即只有那些富于创新思想、拥有创新业绩,具有“企业家精神特质”的企业领导者才称得上是企业家。如果说企业家是一种稀缺的社会资源,那么企业家精神便是一种需要尊重、保护并不断培育与弘扬的文化。
近年来,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已成为社会广泛共识。2017年4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意见》,意见指出,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要深度挖掘优秀企业家精神特质和典型案例,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示范作用,造就优秀企业家队伍。
在2018年11月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
“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因此,激活市场活力,归根结底还在于激发并保护企业家精神。
增强爱国情怀、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家精神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企业营销无国界,企业家有祖国。”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必然对国家、对民族怀有崇高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感;必然会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必然会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今年上半年,广大企业家积极参与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重大任务,可以说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要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创新精神,企业就失去前行的动力。40多年的改革开放,就在于激活了人的创造力、激活了企业家精神,让企业家变成了创新活动的实践者。无论是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还是技术创新,都具有不确定性,需要企业家有胆识、有魄力,需要真正的企业家精神。疫情冲击,百业艰难,但危中有机,唯创新者胜。企业家要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在困境中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诚信守法是企业家精神的底线。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企业家没有诚信寸步难行,不守法度必栽跟头。法治意识、契约精神、守约观念是现代经济活动的重要意识规范,也就是企业家精神文化的根本内涵。没有诚信观念和法治意识,整个经济社会就可能陷入无序竞争的混乱状态。弘扬企业家精神,做诚信守法的表率,既有利于经济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构建社会规则意识与文化。
国际视野是企业家精神的拓展。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用全球化的视野来看待市场资源、产品销售与产业链状态,提高把握国际市场动向和需求特点的能力、把握国际规则能力、国际市场开拓能力、防范国际市场风险能力,带动企业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实现更好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有利于培育国际化的企业与企业家。
弘扬企业家精神,不仅关乎企业家自身,更关乎整个社会是否真正做到尊重、珍视企业家精神。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爬坡过坎的关键期,企业家精神弥足珍贵。企业家自身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积极参与到经济社会建设当中;各方面也要着力完善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等,厚植有利于企业成长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