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放管服” 实施“聚融创”

衡商总会打造衡水新“名片”

作者: ■吴世强
    坚持开放包容的理念,积极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涵,不断提高吸引力、凝聚力。衡商总会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打破原有的利益壁垒,消除行政化手段依赖,通过整合不同的政府资源和市场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着眼于充分激发衡商总会经济价值,清晰谋划发展方向,不断创新服务内涵和延伸服务触角,为衡水全市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衡商总会将坚持党建引领、坚持守正出新、坚持服务为本,积极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机遇下河北综改实验的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新机制、新路径,凝聚衡商新力量,培树冀商新文化,展示华商新形象,在应对疫情影响中育新机、开新局,努力打造出衡水新"名片"
    近几年来,河北省衡水市民营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依然存在全市产业链条不完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限、行业商协会资源整合程度较低、信息渠道不畅通等问题,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小企业发展受到了较大影响。针对这一情况,衡水市委统战部和市工商联创新思维、创新路径,牵头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带“总”字的市级民营企业商会——衡商总会,围绕“放管服”改革,实施“聚融创”战略,最大限度发挥服务职能,探索出了一条有效帮助企业解决发展困难、突破产业发展困境的衡水路径。据了解,成立不到一年时间,在服务企业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招商引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打通了产业发展中的许多堵点、痛点。
做大“聚”的盘子搭建抱团发展新平台
    坚持开放包容的理念,积极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涵,不断提高衡商总会的吸引力、凝聚力。一方面,广泛汇聚资源。通过跨行业、跨界别、跨区域,将衡水重点国有企业、重点民营企业、衡水行业商(协)会和外地衡水商会、衡水异地商会等团结起来,带领他们共同发展。特别是广泛吸收格局商学院、非洲商务联盟、衡水学院、市律师协会等与企业发展相关的各行业、各领域第三方主体进入,形成紧密合作伙伴,最大限度扩大“朋友圈”。目前,已经发展理事以上会员单位40余家,以各商会为主体的团体会员单位32家,第三方服务机构10家。另一方面,充分凝聚合力。通过开展座谈交流、问题研讨等方式,引导会员企业在衡商总会这个大平台上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发挥聚合效应,实现抱团取暖。特别是针对民营企业代际传承问题,积极探索老中青传帮带机制,把老一代的创业精神和新一代的创新精神有机结合,帮助新一代年轻企业家积累经验、迅速成长。
做好“融”的文章构建资源整合新模式
    据了解,衡商总会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打破原有的利益壁垒,消除行政化手段依赖,通过整合不同的政府资源和市场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首先是政策融合。对工信、发改等政府部门的有关扶持政策,进行全面梳理、精准推送,通过行业商协会落实到符合条件的企业,使衡商总会成为信息交流和政策发布的中心,切实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其次是产业融合。围绕延链、补链、强链,整合资源要素,搭建合作平台,实现市域间多个产业深入对接,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河北衡水老白干集团的外包装供应链一直在外地,既不方便也不经济,经衡商总会信息整合,与衡水深州食品级产品包装企业达成合作,在全市内部延长了产业链条,进一步提升了衡水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是平台融合。对衡水全市各类研发机构、创新平台根据研究方向和特色,打破产业界限,按照企业需要进行优化配置。河北省复合材料产业研究院,是集设计、研发、检测、中试为一体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之前只是为当地的复合材料产业集群服务。加入衡商总会后,深入挖潜资源,对全市铁塔钢构、乐器、医疗器械等N个产业形成技术支撑,辐射带动能力有了明显增强。
    四是内外融合。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积极开展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参与组织第三届世界冀商大会、承办“亚洲财富论坛”等活动,把全国各地的目光吸引到衡水,扩大了衡水对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大打乡情牌,先后赴广州、上海、成都、深圳、辽宁等地开展外地商会联谊,邀请衡水籍有识之士回乡发展、投资置业。
做响“创”的招牌体现价值延伸新成效
    着眼于充分激发衡商总会经济价值,清晰谋划发展方向,不断创新服务内涵和延伸服务触角,为衡水全市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创新机制。衡商总会为更好发挥服务职能,探索实行“衡商总会+衡商中心+衡商创新发展公司+衡商服务公司+衡商高端产业示范园”五位一体运行机制。在建好衡商总会组织的同时,加快建设“衡商中心”,按照衡水中央商务区“迷你CBD”理念、头部经济的功能规划,搭建更大的承载平台,打造衡水产业新高地、衡商新家园、河北新窗口。成立“衡商创新发展”和“衡商服务”公司,负责衡商投资项目的考察、评审、筹资、风控、推进等工作,以及创新创业指导服务、研发技术推广及应用、技术咨询、人力资源服务等方面工作,使工作开展有了具体抓手。同时,借助衡水湖特色生态资源、开放大学教育资源、健康医疗资源等优势,重点打造“衡商高端产业示范园”,大力发展医疗保健、教育培训、居家养老、文化旅游等融合的高端医养学养综合新业态,积极承接京津冀养老服务功能疏解。
    创新品牌。衡商总会深入挖掘大儒之乡、革命老区、道德高地等衡水人文历史资源优势,建立了衡商总会的品牌定位和核心文化内涵,并基于5G应用和区块链,开发了衡水民营经济云平台、网络信息化交流平台、线上展示互动平台,进一步提升衡商品牌的号召力、竞争力和影响力。
    创新活动。为打通民营企业需求与有关单位政策不对称问题,积极牵线搭桥,衡商总会承办了“衡水市民营企业赶大集”活动,有效解决了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为帮助企业做好复工复产工作,衡商总会走访了全市11个县市区、14个特色产业集群、24家园区,针对性的进行把脉问诊、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举行了“煮酒论发展共同克时艰”活动,围绕服务业快速启动市场消费、发展衡水夜经济、夜文化、夜消费以及发挥衡商总会作用拉动内部消费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提振了企业共同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做实“赢”的归宿共创互惠互利新未来
    衡商总会将合作共赢作为办会的根本和归宿,始终坚持同心同向同力、共建共享共荣,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好最大同心圆,确保各方在合作中共同发展、在融合中实现多赢。
    一是政府治理体系更加便捷。在“放管服”改革背景下,政府充分发挥衡商总会的桥梁纽带和示范带动作用,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需求、困难,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同时政府的意愿可以通过衡商总会快速有效落实下去,实现高效服务、便捷管理。
    二是产业协同创新更加高效。全市产业在衡商总会“聚融创”的引领下,重塑产业链,打造新业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特别是在疫情影响下,经过衡商总会配置资源,产业间形成互补,在全市构建循环经济,最大限度减少疫情不利影响,实现了降成本、增效益。比如,铁塔钢构产业的下脚料一直作为产业废弃物处理,经衡商总会信息配置,成为了动力缸体产业的生产原料,达到了废物利用效果。
    三是企业获得感更加强烈。会员企业在人才、技术、项目、资金、政策等要素获取方面有了绿色通道,可以得到各种一流专业团队的服务支撑,做大做强、转型升级有了坚强保障。比如,会员企业可以借助省侨联“侨胞之乡”、非洲商务联盟、中欧贸易平台的资源和优势,通过参股、合资、合作等方式,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和空间。
    四是第三方自身价值更加凸显。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第三方主体,在提供相关服务的同时,有的兼顾公益性与盈利性,有的找到了服务中心大局的切入点,自身价值得到了提升。比如,衡水学院作为全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正在向应用型大学转变,但在如何服务地方发展方面一直没有清晰的路径,加入衡商总会后,学院相关专家教授团队和产业研发机构合作,进行“双师教学”,既融入了全市大局,又提高了高校发展水平和实践能力。
    衡商总会将坚持党建引领、坚持守正出新、坚持服务为本,积极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机遇下河北综改实验的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新机制、新路径,凝聚衡商新力量,培树冀商新文化,展示华商新形象,在应对疫情影响中育新机、开新局,努力打造出衡水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