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开启菌草产业扶贫新路
作者:
■本报记者王松见习记者兴云
“菌草是致富草、是脱贫草。”近日,一场以“菌草生绿又生金”为主题的生态修复与产业扶贫座谈会在贵阳举行,中国“菌草之父”、国家菌草中心首席专家林占熺出席并围绕菌草技术开发经验和应用成果进行主题演讲。
林占熺此行是应贵阳市福建商会会长黄开枢之邀,座谈会现场,他与贵州省相关部门负责人、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共同探讨菌草技术如何进一步助力贵州脱贫攻坚和生态修复治理。
“运用菌草技术发展的菌草业产业链长、覆盖面广,目前用于扶贫开发的产业有菌草菌业、畜业、有机肥,工业方面主要有发电、造纸、板材等。”林占熺说,以草代木发展菌业,能够解决生态破坏和资源紧缺的问题,目前已筛选育出适用菌草栽培的食药用菌品种58种,若菌草代木50%,仅栽培香菇一项,年可节约木材1000万m3。
菌草产业化的发展带来了显著的扶贫效益,成为一种可持续、可发展的绿色扶贫产业。目前,贵州已有黔西南州、纳雍县、岑巩县等地种植菌草,贵州省菌草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工程中心示范基地已落户黔西南州。
“当初选择使用菌草技术是为了减少木屑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但经过使用发现还能大大节约成本。”农工党黔西南州支部副主委、贵州山环菌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显荣说,他们在黔西南州义龙新区龙广镇种植了1000多亩菌草,一年可以收割四到五茬,因是多年生植物,基本上只需第一年投入成本,接下来就可以一直收割。
贵州省相关部门负责人亦在会上表示,希望研究中心团队能够把菌草扶贫的模式和经验带到贵州,推动菌草技术在贵州广泛种植,精准带动更多群众稳定脱贫致富。
“作为在黔闽商,我有责任也有义务把好的产业项目、经验做法引到贵州。”作为座谈会承办单位负责人之一的黄开枢谈及举办此次会议的初衷时说到。经过长时间实践考察调研,他认为菌草不仅可以与贵州诸多产业进行联结,还能对矿山进行修复和治理,为此,想把这项发端于福建的菌草种植技术搭线引进贵州,助力贵州脱贫攻坚和生态建设。黄开枢亦在现场表态,贵阳市福建商会将积极搭建平台,与贵州各界努力合作,推动贵州脱贫攻坚、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等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