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培训班”为山西聚力创新生态
作者:
■本报记者张华钰
疫情之下,需要常抓不懈的民营经济人士培养教育工作该如何开展?如何做到既抓好疫情防控,又能让更多的企业家获得学习培训机会?如何为疫情之中的民营企业及时送去信心、知识、思维的支撑,激发创新发展的动力?
近日,山西省工商联举办首期“弘扬晋商精神、聚力创新生态”培训班,尝试通过“云端培训”的架设,让以往聚集性实地培训分散化,将教室学习变为居家网课,将直面交流变为隔屏互动,通过网络将山西省各地企业家连接在一起,固定时间、集中授课,为企业家传经送宝,进一步提高该省中小企业在疫情防控后期的经济发展软实力,增强发展的动力和信心。
教育引导民营经济人士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不断筑牢民营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基础,是山西省工商联久久为功的一项重点工作。2019年,山西省工商联制定出台《山西省工商联2019-2022年度培训规划》,目标是4年内实现培训1万名企业家的目标。去年一年,山西省工商联举办“晋商大讲堂”12期,举办民营企业党员出资人、党组织负责人培训班,商会党建工作培训班,年轻一代理想信念教育培训班,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企业管理法律培训班,民营企业工业高质量发展培训班等20余班次,培训党员企业家、入党积极分子、商会党建工作者、工业企业实体经济负责人、职业经理人等约3200余人次。
按照计划安排,今年将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但疫情的持续,给传统培训模式带来挑战。7月7日至10日,山西省工商联将培训教育引入云端,在山西省范围内每一个企业家的手中、桌前,开启“弘扬晋商精神、聚力创新生态”培训班,教育引导企业家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在山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提高该省中小企业在疫情防控后期经济发展软实力。
此次培训班采用3场网络授课和1场视频研讨会的“3+1”模式开展,山西省工商联提前通过电话、微信群等发出通知,广泛组织动员,学员直接识别通知中的二维码进入课堂听讲。为给企业家带来当前最为有用的干货,山西省工商联多方联络,邀请中国政法大学思政研究所郭继承、复旦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刘钢、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陈琳三位教授,分别带来《中国智慧与企业家管理思维》《直播带货真的有用吗?从宏观到微观》《读财报,知企业——财务报表的解读与分析》三场授课,从思维格局、大势把握、技术实战、经营管理等多角度,引导企业应对挑战,逆势而上。为不影响企业家的工作时间,山西省工商联又将授课时段定为每晚7至9点,让工作学习两不误,助力企业稳经营稳发展。
3天的课程,10余小时的云端讲授,在线听课人数达6041人。一时间在微信群、朋友圈讨论学习心得体会,交流课件截屏,回看录播课程,成为山西民营企家最大话题。
按照山西省工商联的惯例,每期培训班结束后,都将举行一次现场学员交流会,以梳理和检阅学习成果。这样的环节,在此次培训中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再次得到保留。10日晚,“弘扬晋商精神、聚力创新生态”举行,太原、阳曲、长治、运城、吕梁5地的5个小型下线会场同时连线,50余位身处山西东西南北中的企业家代表同屏对话,就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晋商精神的重要论述,如何坚定信心、创新思维克服当前种种不利因素稳健发展,三堂授课带来了怎样的收获和启示等,进行了热烈交流讨论。现场发言的企业家纷纷表示:“举办这次云端培训班是省工商联为企业家量身定制的课程,非常及时,非常必要。只有不断的去学习知识,创新思新,才能更好的体现新时代晋商精神的传承者、弘扬者、传播者和奋斗者的精神内涵。”
山西省工商联负责人说,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真正找准方向。首期“弘扬晋商精神、聚力创新生态”云端培训班对疫情影响下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进行了积极探索,我们将通过多种模式、多种举措,持续教育引导企业家“把握时代大势,坚定发展信心”,做有状态有素养、有知识有智慧、有思想有情怀,心无旁骛谋创新,脚踏实地办企业的新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