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讯】日前,中国飞鹤遭遇Blue Orca做空,根据沽空报告,Blue Orca表示,中国飞鹤声称公司是中国快速成长的、高利润的婴儿配方奶粉(IMF)生产商。不过,公司在美国上市的反向合并失败,在遭遇一系列审计师解雇和指控不当行为后,飞鹤于2013年私有化退市。但2019年港股上市后公司命运却奇迹般地改变。
报告称,飞鹤在2019年的EBITDA和净利润率都高于苹果、腾讯和阿里巴巴。据推测,从2017年至2019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4%。和私有化退市前卖出的产品相同、市场相当,飞鹤却获得如此非比寻常的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中国飞鹤第一次遭遇沽空,2019年11月21日,在飞鹤刚刚上市10天,就遭到了做空机构GMT的做空。GMT发布报告,指控2019年11月13日刚刚在港股上市的中国飞鹤收入增长强劲,盈利能力居全球之首,且手握大量现金,但在过去5年中从未支付过任何股息,怀疑飞鹤的现金受困,伪造了部分现金,业绩欺诈。
如果将未披露的人工和广告费用估算加回去,并调整收入以反映独立零售数据,该报告质疑飞鹤是否甚至可以盈利。
中国飞鹤回应:公司保持相对高的利润率主要由于公司在过去几年专注毛利率较高的高端婴幼儿奶粉产品,这些产品的收入占比持续增长。此外,公司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加强费用管控。纳税记录显示,2018年、2019年1-6月,飞鹤境内主要附属公司纳税总额分别为20亿元、14亿元,为齐齐哈尔市A类纳税人,纳税额位居全市第一,纳税记录可反映集团整体经营规模和状况。
对于沽空来说,飞鹤不是唯一企业,像中国安踏、波司登、辉山乳业、澳优等都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但是结果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