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城市优化整合为哪般?

2035年我国或涌现出4-5个超过4000万人口1万亿美元GDP的都市圈

作者: ■本报记者 姜虹
    2020年春被疫情打乱了生活。近期,人们生活慢慢进入正轨,城市扩容进入提速期。短期内,区划调整的消息接连公布,城市格局加速变革,优势互补助推城市圈概念更加优越。
    实际上,4月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文件《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中提到,“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优化发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重要节点城市等中心城市,强化用地等要素保障,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完善部分中心城市市辖区规模结构和管辖范围,解决发展空间严重不足问题。”这是国家层面对中心城市扩容发出的最强信号。
    整合大幕拉开
    近期一系列规划重磅出台。
    7月6日,安徽省人民政府网站官宣“国务院批复同意芜湖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消息,撤销芜湖县,设立芜湖市湾沚区;撤销繁昌县,设立芜湖市繁昌区;以原三山区和原弋江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弋江区的行政区域。
    6月23日,河北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国务院批复同意河北省调整邢台市部分行政区划》,对邢台市的部分行政区进行调整。将邢台县、任县和南和县并入邢台市区,这使邢台市的城区面积暴涨。与此同时,邢台市区的人口也将暴增超过百万人。
    长春将原由四平代管的公主岭市改由自己代管,此次区划变更后,长春市将辖7区1县,代管3个县级市,总面积24592平方公里(全国省城第三),总人口达到854.4万人,在东北仅次于哈尔滨,GDP突破6300亿,仅次于大连。
    6月2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烟台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指出,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蓬莱市、长岛县,设立烟台市蓬莱区,以原蓬莱市、长岛县的行政区域为蓬莱区的行政区域。此举让烟台市区人口瞬间增加45万。
    6月19日,西南大省四川下发《关于同意撤销新津县设立成都市新津区的批复》,同意撤销新津县,设立成都市新津区,以原新津县的行政区域为成都市新津区的行政区域。
    另外一系列的规划都在陆续出台中,北京通州副中心城市协同河北北三县发展;5月6日宁波提出要实现“舟山户籍同城待遇”,上海都市圈增加江苏的苏锡常南通;广州都市圈增加佛山、肇庆、清远、云浮和韶关;深圳都市圈增加东莞、惠州、河源和汕尾。
    新行政区划更显发展优势
    对于安徽芜湖的整合,使其成为省域副中心。芜湖县与芜湖市同名,历史同源,曾经市县同城,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置县,距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区划调整后,芜湖市的市辖区规模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市辖区数量“撤一进二”,增加至5个,面积也随之大幅扩大,优化了城市空间布局。有着“皖江明珠、创新之城”城市名片的芜湖市是国家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大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市区面积也随之大幅度扩容。也就是说,整个市区的面积,比深圳全市还要大。随着芜湖县和繁昌县撤县设区,芜湖市区人口也将直接增加60多万人。芜湖是安徽省内综合实力仅次于省会合肥的城市,其距离很近,扩容之后,芜湖大概率会发展成为省域副中心。
    烟台的规划调整,目标是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认真做好有关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加大区域资源整合力度,优化总体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烟台是环渤海经济圈内重要节点城市,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重点建设港口城市。在中国为数不多的北面临海板块中,烟台占据着702.5千米的海岸线曲长。作为山东GDP第三的城市,此番扩容,烟台有望与省会济南比肩。另一方面,做大烟台,有利于带动全局,并可以“平衡青岛”。
    此前的1月14日,山东省发布《关于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快胶东经济圈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等市一体化发展,建设国际知名的青岛都市圈,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再给胶东经济圈增添助力,二者相得益彰。
    而此次成都的撤县建区是继2015年撤双流县改为双流区,2016年5月代管简阳,2016年12月撤郫县设区成为郫都区,2020年4月设立东部新区后,又一次大的行政规划调整。最近几年,成都提出了“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新津正是位于其“南拓”板块的核心位置。撤县设区后,成都中部、南部区域的行政间隔会更小,政策下达、经济调度更为统一、灵活。
    代管公主岭市是长春吉林一体化协同发展,做大长春现代化都市圈的第一步,综合承载和资源配置能力提高,能进一步带动周边发展。在全力建设国际汽车城、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国际影都、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四大板块”中,长春正阔步前行。近年,吉林省一直在致力推进长吉两市沿交通轴线布局建设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基地,打造2万亿“长春经济圈”,全面对接东北振兴战略。
    可以说,城市的区划调整影响广泛,扩容或整合对一座城市未来发展的意义非凡,关系着城市未来的资源调配和功能转移。对这些城市来说,不管是内涵式还是外延式的扩张,在区划调整上做文章,具体的初衷可能千差万别。
    产业发展是硬道理
    城市经济发展的强辐射效应越来越明显,经济发展到一定体量和规模,自然会考虑进一步地“开疆拓土”。城市扩容对于当地发展和楼市也会产生深远影响,大城市圈对周边的带动作用显而易见。而同时,县改区成立新城区更是推高房价的推手。在利好的持续作用下,中心城市的平均房价都会被集体抬高,进而使辖区内房价稳定在较高水平。
    长期来看,中心城市因为扩容,对土地供应量的掌控能力大大增强。当地也可能会通过控制新城区住房建设用地的出让规模,使房价保持在一定水平的稳定。城市扩容带来的新型城市化逻辑,还会带来置业法则的相应变化,买房逻辑或许也会随之变化。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扩容带来了更多的土地入市、更多的房地产供应,房价会受到平抑。
    此间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过去有系列举措,比如大城市落户、买房设高门槛,还有土地供给向三四线城市倾斜。现如今改变体现了城市化发展思路的转变,由“控制大城市人口、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区域均衡发展”的思路,向“以大城市引领的城市群都市圈”模式转变。不仅是要把城市“做大”,来解决交通拥堵等一系列大城市病;更是“做强”,可以成为吸引资金、人才和产业集聚,带动经济整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城镇化的重要意义:不仅在区域发展方面强调要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培育产业、增加就业,在扩大投资方面,更是罕见地将新型城镇化与新基建、重大工程一起,列入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之中。探索建立全国性的建设用地、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
    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院长顾强指出,在相关政策支持下都市圈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到2035年,我国将涌现出4-5个超过4000万人口、1万亿美元GDP的都市圈,10个左右超过2000万人口、5000亿美元GDP的都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