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许多消费者发现身边的小店正发生变化:楼下的理发店开始直播了,路边撸串儿也能用上消费券了,越来越多的小餐馆、水果店能“送货上门”了……小店的数字化转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也成为小店“自救”的突破口。数据显示,通过数字生活平台外卖及配送服务、消费券等灵活的数字化经营手段,全国小店复产迅猛。4月下旬以来,平均每周有100万个体户、“夫妻店”等小商家在支付宝里申请收款码、新开店或谋求数字化转型,已有1200万家小店收入较去年同期实现了增长。
小店是“小微企业”中的“小微”,是市场经济中的末端毛细血管。小店的抗风险能力较弱,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很多小店都遭受严重冲击,一度陷入困境,其生存发展前景曾引人广泛担忧。令人欣慰的是,在困难面前,小店没有退缩,没有大面积垮掉,而是主动求变,积极适应,全力自救,找到了生存发展的突破口,真正实现了“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疫情之下,高达1200万家小店的收入较去年同期还实现了增长,业绩“翻红”,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市场信号。
“小店经济”是一个城市总体经济的毛细血管,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小店经济也是社会经济的一个缩影,一个晴雨表,小店经济有这么强的韧性,这么强的承压能力,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国社会经济的韧性和承压能力。无疑,小店经济的大面积“翻红”向社会传递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希望。小店经济向下关联着亿万消费者,向上关联着复杂的产业链条,小店经济稳了、活了、旺了,既能给消费者带来生活便利,也能带动其它产业的恢复发展,能为社会经济注入能量。
小店就是小商店、小杂货铺、小餐馆、小理发店等微型市场主体,就是亿万人工作的岗位、谋生的饭碗,就是民生“底盘”。小店成功“自救”,成功渡过难关,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宏观数据的“翻红”,还有具体可触摸的热度,有一个个市场主体、一个个经营者以及劳动者、一个个家庭境遇的改善、生存发展的保障、前行的动力,这些,对于“六稳”“六保”都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小店经济“翻红”既得益于小店经营者、劳动者迎合新型消费需求的求变自救,也得益于政府、金融企业、互联网平台等的大力帮扶支持——商务部、税务总局等部门以及多地都发出声音,出台政策,帮助小店经济回暖,推动小店便民化、特色化、数字化发展;网商银行与全国工商联共同发起“无接触贷款”助微计划,100家银行迅速响应,全力支持全国约1000万家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农户复工复产;美团、微信支付、京东、苏宁等互联网平台则分别推出了“春风行动”百万小店计划、“全国小店烟火计划”、“星星之火”扶持计划等支持小店经济发展的帮扶计划,从货源、数据智能、金融扶持、客户保障、支付等多方面给予小店具体支持。这些帮扶措施为小店经济纾困、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铺平了道路,输送了血液,降低了成本,打通了难点、堵点、痛点,创优了环境。下一步,社会各界针对小店经济应该在减税降费、金融帮扶、消费激励、数字赋能等方面重点施策,建立长效系统性支持机制,助力小店经济增强发展持续性,提升发展质量。另外,有必要参照精准扶贫模式,对小店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分类施策,确保帮扶措施更加对症、科学、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