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长沙讯】2020年“五一”后累计旅游人次达百余万,尤其是整体民宿产业开园以来平均入住率高达90%以上,努力创造复工复产岗位千余个,联盟和合作业态带动近万人就业!一组组闪亮的数字,宣告着芙蓉镇·红石林度假区疫后的全面回暖,强势复苏。
是什么让芙蓉镇·红石林度假区得以逆风飞翔,成为疫情中最早复苏的景区?日前,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的湖南文旅扶贫工作交流暨湖南民宿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发布会在长沙举行。以“文旅融合促进脱贫攻坚”为主题的新文旅新融合系列名家沙龙在活动中展开,多位文旅融合一线的“大咖”畅谈文旅扶贫与疫后文旅产业复工复产的有益经验,湖南华夏集团、芙蓉镇·红石林度假区董事长钟飞在活动中进行了经验分享。
产品升级、经营转型成就疫后华丽转身
钟飞表示,芙蓉镇·红石林度假区的转危为机,主要是从产品、经营、业态和营销4个方面着力。
疫后产品升级,增加创意灯光,打造梦幻芙蓉镇夜景。景区在5月1日推出的演出《花开芙蓉·毕兹卡的狂欢》行进式、沉浸式演艺就是疫后自救的成果。
受疫情影响,北京的演艺团队、上海的声光电团队都来不了,芙蓉镇景区积极自救,钟飞自2月4日立春之日起就亲率团队和相关人员奔赴芙蓉镇,自排、自导、自演,让山光水色的古镇成为体验展示土家文化的大舞台,景区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了“神话”;经营转型方面,景区从门票观光型转换为“去门票化”的休闲体验度假型景区;业态丰富方面,丰富景区业态,与民宿联盟,与餐饮合作,让文创产品的制作进千家万户,文创产品销售进千家万铺;营销创新方面,营销手段的全新立体化,渠道和品牌双翼并飞;渠道方面景区与旅行社共渡难关,媒体抖音、快手短视频直播网红打卡对芙蓉镇红石林更是最强有力的推手。企业更是创建出自身的“网红孵化计划”,培养出“芙蓉七仙女”“芙蓉镇八大金刚(帅小伙)”直播平台每天进行高频次快节奏宣推,打造出网红打卡地。
同时,集团不忘社会责任与扶贫重任,与湘西永顺县、古丈县的村落进一步强化了深度战略合作,通过直属景区创造复工复产岗位帮助千余人直接就业,通过民宿联盟和业态合作(餐饮、旅购、铺面、农特产品加工等)间接带动近万人就业,辐射和拉动全域4.2万人脱贫奔小康。疫情后还为芙蓉镇景区内2180余名社区居民购买了城乡医保和房屋火险,为老百姓的健康和财产安全兜底,提振了父老乡亲们战胜疫情复工复产的信心。
搭建好文旅扶贫的大平台
成功往往看似轻描淡写,可只有亲身入局者,才知道在迷茫中准确转身,在绝望中另辟蹊径的艰难与困苦。
谈及疫情中带领团队逆势而上的情景,钟飞说:“芙蓉镇·红石林度假区的转危为机、疫后重生,是湘西人民骨子里这坚韧性格和豪迈精神的一次胜利,更是文旅业诗和远方不断融合与创新的一次胜利。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年,芙蓉镇·红石林度假区一定要在疫后复苏中担当龙头使命,搭建好文旅扶贫的大平台,与政府、地方携手,继续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形成‘造血’机制,让老百姓脱贫奔小康且永不返贫,让文旅的诗和远方和百姓的美好生活,在一个新的高度上完美融合,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疫后重生。”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高扬认为,推动扶贫有很多种办法,但是文化旅游是不可或缺的一个路径,很多贫困地区通过发展文化旅游业实现了脱贫,更重要的是文化旅游业形成了的产品成果,丰富了当地的经济业态,提升了当地老百姓文化素质和服务意识,所以文化旅游是助推脱贫攻坚非常有效的手段。未来要让更多村庄参与到旅游扶贫的业态当中来,通过文化旅游新的业态,巩固旅游扶贫成果,让脱贫攻坚、旅游扶贫以及乡村振兴得到更加有效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