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井研县:企业高管当“村官”乡村振兴有奔头

作者: ■吴长明
    为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中人才资源对乡村振兴的强大引领作用,井研县工商联从全县发展较好的民营企业中层层遴选,最终确定第一批由38名高管组成的特殊队伍,下沉38个行政村担任“特聘村官”
    
    乡村振兴,民生是重心,人才是关键。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工商联结合地方实际,突出特色,为乡村振兴寻找新注解。
    今年6月,井研县38位民营企业高管分赴38个行政村担任乡村振兴“特聘村官”,开启了井研县汇聚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精锐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模式,为全县乡村振兴注入了一股强大的人才活力。
    6月12日一大早,四川华象林产工业有限公司行政总监雷述元来到竹园镇大坪村,走马上任“特聘村官”。他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和村干部一起商量今年大坪村如何高质量发展乡村经济。
    “大坪村发展林竹产业的基础比较好,在华象公司的带动下,现在我们大坪村已种植林竹1300多亩,涉及723户,现有竹编织大户11家,解决就近务工1000多人,近两年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但是在村集体经济壮大这一块,显得有点后劲不足。”
    “我认为可以继续依托公司优势,通过土地预流转方式大力发展林竹产业,以竹编加工带动村民致富;大坪村紧靠竹园红色小镇,引进业主发展乡村旅游也是大坪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推动乡村振兴的一条捷径。”在村办公室,雷述元和大坪村临时党支部书记张军打开了话匣子。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为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中人才资源对乡村振兴的强大引领作用,井研县工商联从全县发展较好的民营企业中层层遴选,最终确定第一批由38名高管组成的特殊队伍,下沉38个行政村担任“特聘村官”,并与井研县委统战部联合下发《井研县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振兴“特聘村官”管理办法(试行)》,指导“特聘村官”工作。“经过层层遴选出的‘特聘村官’,他们往往具有思维视野开阔、经营理念先进、人脉资源丰富等优势,能够帮助结对村拓宽发展思路,找准发展路径,通过发挥他们自身的人脉、信息、行业等资源,吸引更多优秀企业人才、青年人才、农民工人才扎根乡村、服务乡村、立业乡村,带动培育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并通过村企资源优势互补,带动产业升级,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拓展群众就业渠道,带动老百姓共同致富,实现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井研县工商联主席苟艳丽介绍,“特聘村官”不占村“两委”干部职数,聘期为1年,聘任期间不领取待遇报酬,不参与村上日常内部事务。
    雷述元就是这38名乡村振兴“特聘村官”的其中之一。履职第一天,雷述元和村干部一起调研竹基地建设、走访竹编户。“你们厂已经全面复工了吗?现在一个月能生产好多张竹席?一定要把产品质量搞好,符合标准才能卖出好价钱。”在大坪村4组竹编户刘华宗的编织厂里,雷述元一边了解今年的生产销售情况,一边指导工人竹编技术。
    “我们与华象签订了竹编半成品保护价收购协议,生产多少竹席公司就收购多少。往年平均年产值120万元左右,今年受疫情影响,3月份复工至今已经生产了10多万张,产值大概40万元。”刘华宗谈到,他的3个竹编厂共有80多个工人,大多是来自周边的老、弱、残和留守妇女,每月工资1500元至6000元不等。
    “搞竹编没得种庄稼那么劳累,在这打工离家近,还能照看屋头,一年挣个一万五六千元没得问题。”今年62岁的竹园镇德银村竹编工人崔桂英对竹产业发展带动家庭增收深有体会。“对我来说‘特聘村官’是‘名誉’更是责任,今后我将结合公司优势,一是采取‘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继续带动全村发展竹种植产业和竹编产业,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收入;二是在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供支持,帮助村民解决道路和住房问题;三是在引进业主发展乡村旅游、人居环境治理、精准扶贫、乡风文明提升等方面发挥我们企业家的作用,履行好企业的社会责任,共同推动乡村大发展。”雷述元说。
    苟艳丽表示,开展“特聘村官”工作是井研县统一战线在人才振兴工作上的全新尝试。“县工商联将进一步规划好、实施好该项工作,同时还要服务好‘特聘村官’的工作,并逐步把‘特聘村官’覆盖到全县,确保工作取得实效,最终实现村民增收致富、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