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肉厂“沦陷”警示中国企业
作者:
■李富永
最近,多个欧美国家的肉类加工企业相继暴发新冠肺炎聚集性感染,感染人数之多令人震惊,比如德国的通内斯(Toennies),截至当地时间6月20日,感染人数已经超过1030人。
据报道,自今年4月以来,巴西、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国多家知名食品企业也曾因相同原因关闭部分肉类加工厂。先是全球最大肉类加工公司JBSSA关闭位于巴西的一家家禽工厂和位于美国的一家牛肉加工厂;接着美国史密斯菲尔德食品、泰森食品、嘉吉集团、荷美尔食品等食品加工巨头也关闭了部分猪肉、牛肉或火鸡加工厂;加拿大食品加工商枫叶食品,同样停运了一家家禽工厂;英国最大超市鸡肉供货商两姐妹食品集团(2Sisters)已经停产并关闭。
据业内分析,劳动力密集和工厂环境密闭,是这些肉类加工厂频繁“中招”的原因之一。比如德国的通内斯,是德国最大肉类加工企业,承担着德国20%肉制品供应,员工人数竟然达到7000人以上,6月20日,已经检出超过1030人的感染人数。这还是在已经出炉的3130份检测结果中发现的,意味着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推算,仅仅这一家工厂,最终感染人数有可能达到2300人以上规模!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报告提及,工人工作时间长,人员密集,都会导致感染率上升,工厂内的低温和强通风系统也造成了新冠病毒的高效传播。
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科技先进和经济发达,在安全生产和疾病控制方面,一直是全世界水平最高的标杆。如今,一个个生死攸关的惊爆数字偏偏出在这里,令长期崇拜的偶像轰然倒塌。面对这样的瞬间逆转和巨大反差,我们不能有看笑话的心态、而是要持悲天悯人的普世情怀;不仅不能幸灾乐祸,而且还要举一反三,从别人的教训中吸取经验,避免重蹈覆辙。
该从西方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如上所述,诸多的疫情暴发,都发生在劳动力密集和工作环境密闭的场所。这样的情景,在西方发达国家为数不多,但在我国还很普遍。西方工厂的灾难,等于为我国广大企业提前发出警报。
我国肉类企业不仅劳动工位距离很近,车间厂房也多是密闭的,大都被改造成了依赖中央空调的结构。在这样的不利条件下,如何做到既维持生产,又保证安全?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和用心。及时、频繁清理中央空调,应该是可以做到的;员工总体工时如不能缩减,可否采用“两班倒”“三班倒”等;能安排在室外的工作,尽量安排室外;能安排在有风的时刻,尽量在凉风下工作,等等,这些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除了人员拥挤和通风不畅,美国疾病防控中心在分析原因时还提到,员工不能太累。对我国企业也是一种警示,企业管理者一定要爱护员工。
也许有人会说,我国企业从复工复产到现在,并没有出现像类似德国这样大规模的暴发。目前的确没有,但又有谁能保证今后永远平安无事?北京新发地疫情反弹的现实,已经说明在这方面不能高枕无忧。新发地的环境,在许多方面,都与德、美等国的情景类似。要出事的话,也一定是中外共通的缘故。
总之,中国的肉类企业,一定不能成为下一个通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