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十年爱心传递锡陕两地血脉相连
作者:
■章静
在无锡市滨湖区,有这样一位年过七旬的企业家,他数十年如一日热衷公益事业,先后资助了近千名贫困学生,捐建了陕西省略阳县郭镇坪沟小学、陕西省宁强县燕子砭镇新场小学两所希望学校,并荣获“无锡市劳动模范”“滨湖区慈善之星”称号。他就是无锡蠡湖增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无锡蠡湖夏阳爱心助学会会长王洪其。
“让大山孩子不被遗忘,让生活充满爱和希望。”说起无偿捐资捐物的初衷,王洪其表示,一切都缘于2006年到陕西山村的一次实地走访,当看见孩子们在艰苦的环境下生活学习,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一颗爱心助学的种子在他心中悄然“发芽”。自此以后,王洪其多次往返略阳县山区,与当地政府沟通出资兴建学校事宜,他还连续多次举办了鼓励学生成才的“蠡湖杯”征文活动,出版了30万字的《一缕馨香》。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5月12日下午,王洪其出资捐建的略阳郭镇坪沟小学正举行新校揭牌仪式,当少先队员给他带上红领巾的那一刻,地震袭来……在汶川地震中,略阳县是重灾区,地震烈度达7度,全县95%以上建筑受损、坍塌,而坪沟小学新校舍安然无恙,“无锡人捐建的希望小学震不垮”更是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倡导向善精神,公益不求图名。”王洪其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捐建学校“震不垮”,捐助学子“不掉队”。2006年,当“中国好人”徐启源发起成立夏阳助学会时,王洪其大力支持。助学会的前身是以帮助陕西省略阳县平困学生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为目标的“爱心团”。偶然,王洪其接触到了这个“爱心团”,深觉这一爱心举措意义非凡,积极参与其中,自2008年起,王洪其参与并筹建民间助学机构无锡蠡湖夏阳爱心助学会,2013年他被推选为助学会会长,在他的带动下,40多位企业职工和企业客户也先后加入了助学队伍。10余年来,该助学会规模不断扩大,爱心人士由最初的10人发展到如今2200余人,包括企业家、教师、机关干部、公安干警、华侨等社会各界人员,遍及苏锡常、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地区,所资助的学生超过4000名,资助款项近千万元。其中,320名学生考取了西安交大、西北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江南大学等全国各地的高等学府。“保证每个贫困家庭的子女不辍学,如果考上大学,他们走到哪里我们就资助到哪里。”王洪其如是说。
王海伟、余秋燕两人均来自陕西省略阳县,完成学业后,在无锡蠡湖夏阳爱心助学会的牵线搭桥下,来到无锡工作生活。时至今日,已在滨湖区双子楼大酒店工作数年的余秋燕在回忆时还略带哽咽,她表示,6年的资助不仅帮助她完成学业,还改变了她们全家的一生。“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希望将这份爱心继续传递,帮助更多有困难的乡亲和朋友。”受捐助者王海伟在无锡工作已近10年,他不仅自己捐助略阳县当地贫困生,在他的带动下,身边数十人加入了这只“反哺”队伍……无锡蠡湖夏阳爱心助学会俨然成为爱心善举汇聚与发散的中枢纽带,该助学会捐助范围也扩大到陕西、甘肃两省的5个县。2017年1月18日,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蠡湖夏阳爱心展示馆开馆,各方爱心人士聚集一堂,回顾无锡市滨湖区夏阳爱心助学会成立、坚守10年中走过的点点滴滴。让捐助人感到无比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源源不断地加入捐助队伍,誓将爱心进行到底。同时,一些受助的孩子有的已能自食其力,而且还带动更多的人走进爱心助学的大家庭中。
细流汇聚江海,小善成就大爱。如今,王洪其的公司总部搬迁至胡埭镇,他一如既往地支持当地教育事业,积极参与“同心优教”专项教育基金的运作。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他又在第一时间向滨湖区慈善基金会定向捐款100万元,以实际行动支援抗疫。王洪其的慈善行动激励着女儿王晓君,她也积极加入其中,资助了5名贫困家庭小学生。如今好几位已经读大学。“蠡湖增压”又成了这些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实践基地。
对于未来,王洪其表示,“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他呼吁更多社会爱心人士能够伸出援手,共同为爱心事业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