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消费扶贫供销链 赋能产业发展帮扶模式
高校助贵州架起岑货“出山桥”
作者:
■周燕
电子科技大学坚持消费扶贫赋能脱贫攻坚的理念,结合地方实际和电子科技大学资源优势,把岑巩县部分优质农特产品纳入消费扶贫采购范围,通过“以购代捐”直接采买以及帮助销售等方式开展消费扶贫,进一步激发岑巩县群众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打通消费扶贫供销链,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消费扶贫路径,助力岑巩县脱贫攻坚成果巩固
“今年,合作社的黄桃已经提前和湖北的一家公司签订了销售意向协议,加上电子科技大学的定点帮扶采购,销售完全没问题。”看着七月底即可丰收的黄桃,贵州省岑巩县民丰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寿军双眼充满了期待。
据悉,近年来,电子科技大学都会向合作社采购农特产品,助力岑巩消费扶贫,其中黄桃已连续采购3年,今年合作社有11户社员共种植黄桃2000多亩,目前长势良好。
“现在安心等黄桃成熟就行了。”刘寿军说,电子科技大学的定点帮扶,帮助合作社很多。
去年8月,合作社黄桃喜获丰收,由于黄桃成熟期短,上市时间集中,黄桃遇到了销路不通畅、影响贫困户增收的困难,电子科技大学得知情况后,利用学校工会的“有家成电”微信公众号平台对岑巩黄桃大力宣传推介,引导学校师生、校友用实际行动支持岑巩消费扶贫工作。很快,合作社的223件黄桃就运送到了千里之外的电子科技大学师生的手中,销售收入万余元。
“贵单位的帮扶,有力助推我们合作社利益联结的贫困户增收脱贫,再次向贵单位对我们的帮助表示衷心感谢。”电子科技大学的倾力帮扶,刘寿军以感谢信的形式表达了诚挚谢意。
“合作社有社员200多户,涉及注溪、龙田、客楼等6个乡镇,共发展了苗圃、思州柚、黄桃等产业。2019年,学校向我们采购鸡蛋9000多件,黄桃1000余件,收入20余万元。”刘寿军说。
2013年,电子科技大学定点帮扶岑巩县,在定点帮扶工作中,电子科技大学坚持消费扶贫赋能脱贫攻坚的理念,结合地方实际和电子科技大学资源优势,把岑巩县部分优质农特产品纳入消费扶贫采购范围,通过“以购代捐”直接采买以及帮助销售等方式开展消费扶贫,进一步激发岑巩县群众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打通消费扶贫供销链,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消费扶贫路径,助力岑巩县脱贫攻坚成果巩固。
“学校充分借助教育系统消费扶贫平台的作用,2019年9月面向教育部70余所直属高校推介岑巩农产品,助力‘岑货出山’。”电子科技大学挂职岑巩县扶贫办副主任张彦昭说,2019年,学校通过举办农产品展销会、集中推介会,展示、销售地方特色农产品,助力岑巩销售生猪、茶叶、蜂蜜、黄桃等640余万元,并组织教职工开展黄桃认购和学校食堂订单式采购活动,累计采购贫困地区农特产品700余万元,帮助销售农特产品740余万元。
今年,电子科技大学连续第3年采购岑巩大米,采购一级籼米476吨、优质大米100吨,共计240.4万元;电子科技大学校工会及18个二级工会通过“e帮扶”平台进行大宗采购,购买思州林下散养鸡蛋、思州桃干、思州红皮小花生等组合礼包3600余份,金额共计100余万元。
为助力岑巩打赢脱贫攻坚战,衔接乡村振兴战略,使农业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电子科技大学深化“电子信息+”赋能种养殖业发展的帮扶模式,助力岑巩推进“智慧养猪”“智慧果园”等项目建设,并邀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胡光岷、中国测绘学会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委员何彬彬等专家学者赴岑巩县规模化产蛋鸡场、思州柚产业基地、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等进行实地调研,用高校人才优势不断指导和推进农特产品标准化生产,提升农特产品规模化供给水平,做到产品有稳定、质量有保证、农户有收入、企业有担当,形成持续增收、稳定脱贫、互利共赢的消费扶贫长效机制。
目前,岑巩县累计“三品”产地认证面积15.64万亩,种植业无公害产品认证2.8万吨,养殖业无公害产品认证2233.5吨;农产品注册商标126个,获地理标志产品认证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