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迎来金融2.0版本

作者: ■本报记者黄涛

    酝酿已久的《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终于靴子落地。
    5月14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促进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创新水平、切实防范跨境金融风险等五个方面提出26条具体措施。
    此时,四部委《意见》意欲何为?这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有何影响?
《意见》出台背景不能忽视
    2017年3月,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说法首次出现在官方口径中。所谓大湾区,是“9+2”,即包括环绕珠江口分布的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等9个广东城市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在粤港澳大湾区横空出世后,不少学者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公认的日本东京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和纽约湾区三大湾区可以媲美。
    如今,四部委出台《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意欲何为?
    香港经济学家、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告诉中华工商时报记者,《意见》出台的背景不能忽视,原本应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周年之际2月份公布,而在全国两会前夕发布《意见》,正是我国发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信号。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还在蔓延,全球经济仍未复苏,美国的逆全球化言论盛行”。梁海明说,而美国不少企业都在香港设立分公司,此时出台金融支持大湾区意见是表示,中国的态度是开放的。
    另外,受疫情影响,一季度我国经济遭遇负增长,广东、香港一季度GDP同比分别降6.7%、8.9%。梁海明称,当前复工复产持续推进,而粤港澳大湾区轻资产、创新型、科技类企业诸多,企业从研发到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客座教授、澳门易享集团董事长王坚博士对本报记者表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出台至今,深化大湾区的金融改革步入深水区,也给大湾区发展和国家战略的推进提供了立法的基础。
    大湾区金融2.0版本
    作为我国重大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从概念提出伊始就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和定位,不仅是打造创新实践“一国两制”方针的重要载体,也承担着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先行区”任务,肩负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
    大湾区建设,金融是关键。2020年,大湾区即将出现金融业扩大对外开发,粤港澳资金融通渠道多元化,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新局面。
    《意见》中提到,创新内地与港澳金融合作的路径和模式,在更高水平上推动金融服务业对港澳开放,支持港澳深度融入国家金融改革开放格局,在“一国两制”方针下发挥香港金融体系的独特优势,支持巩固和发展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加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互补、互助和互动关系。
    王坚认为,作为拥有丰富跨境金融服务的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在《意见》出台后可以更加清晰地找到彼此的城市定位。
    他说,从国家发展大局上来看,2019年2月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是综合性发展的1.0版本,而《意见》的出台就好比是金融板块“9+2”城市群的2.0版本。
    “这对于整个大湾区的做大做强,塑造成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优质品牌,打造属于中国的跨境金融标准,具有延伸性和可复制性的指导意义。”王坚称。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分析认为,香港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尽管过去一年乱港事件扰乱秩序,但《意见》仍然提出支持巩固和发展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强调了香港“在金融领域的引领带动作用”,帮助其在国际资产管理中心、风险管理中心、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融资平台建设方面持续发力。
    在梁海明看来,粤港澳大湾区的互动带来金融互补,可以缓解民企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渠道少等难题,以后企业融资就不这么困难了,持续不断的资金“水源”保证了企业融资渠道通畅。
    梁海明预测,香港一直以来作为领先的离岸人民币枢纽,《意见》出台后,必定吸引很多外资进入香港,对于中概股回归是个不错的选择,外资涌入香港金融腹地,以资金实力支撑中概股回归。
将有助于大湾区进一步国际化
    有分析认为,《意见》的出台,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金融开放创新,深化内地与港澳金融合作,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持引领作用,为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广东在推进形成金融全面开放格局中始终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自贸区建设,金融开放力度前所未有。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共有187家港澳金融机构入驻广东,其中港资银行营业机构实现广东地市级全覆盖;人民币已经成为粤港澳跨境收支第二大结算货币;广东在香港上市的企业达到257家,全国第一。2019年,粤澳首次共同成立首期200亿元人民币的广东粤澳合作发展基金落户横琴。沈建光分析认为,这些都为广东拓宽境外融资渠道、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金融条件。
    2019年,国家先后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对广州和深圳金融业改革开放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支持广州建设区域性私募股权交易市场,建设产权、大宗商品区域交易中心,研究设立以碳排放为首个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支持国际金融机构在深圳前海设立分支机构等。沈建光指出,本次《意见》延续和拓展了金融业支持广东开放发展的诸多政策举措,必将更加有利于广东提升开放活力,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更大机遇,推动广东成为新一轮开放的桥头堡。
    《意见》提到“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跨境资金流动风险防控体系,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稳妥有序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各项金融开放创新,成熟一项、推进一项”,对此,王坚认为,在金融监控闭环条件下的先行先试是被允许的。澳门作为经济体量小的独立经济体,有机会能为国家在链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葡语系国家的金融服务窗口。
    王坚表示,提到扩大港澳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在中国内地的业务发展,也给港澳本地的从业人员提供了崭新的选择空间,面对一个国家全力支持的巨大市场,港澳的未来也会随着“一国两制”带来的红利,走向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
    专家表示,在2020年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金融政策的发力和支持,将有助于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国际化,走上发展的新台阶。
编者按:
    在“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的新时代,有没有中心城市、有没有核心都市圈、有没有大城市群,变得尤为重要。过去,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等传统国家战略曾经备受瞩目。经过十多年的推进,除了“振兴东北”仍有待提升之外,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均已取得不错的成绩。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发展战略已共同成为新的城市集群发展增长点。
    近日,国家出台《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无疑是深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与振兴的重磅利好政策,对于不寻常的2020年来说可谓是强心针、提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