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纳科技探路合作扶贫

作者: ■本报记者刘洁

    黑龙江凯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田立坤常常感到压力的存在。
    作为一家主营业务包括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及应用、通用航空电子航图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的高科技公司,让他感到压力的不是主营业务领域,而是他有一个项目决策:公司养殖“三花猪”项目。
    让田立坤有压力的,不是公司在这个项目中受益,而是这个项目的真正受益人——黑龙江巴彦县德祥乡太平村的贫困户们能否如期受益。
    如今,由凯纳科技力主推动的太平村特色“三花猪”福利养殖项目,成了当地一个产业扶贫项目,这个由现行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项下的“帮扶”方与“包扶”方密切合作,以“1+1>2”的合作扶贫新模式,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2016年,哈尔滨市统一战线“百企帮百村助力精准扶贫”行动中,凯纳科技董事长田立坤被选聘为巴彦县德祥乡太平村“名誉村委会主任”。
    虽然是名誉村主任,但是田立坤还是把太平村的脱贫当做了公司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他在公司党支部会议上明确,要建立长期稳定帮扶体系的基础上,按照扶贫工作因人施策、重在精准的原则,不断总结经验,研究解决办法,对助力精准扶贫工作的方式方法进行了积极探索,逐步从公益帮扶重点向引导民营企业通过投资兴办企业,开发结对村的资源,提高生产力、提升附加值,带动贫困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互惠互利,实现双赢方面转变。
    2017年年初,公司扶贫工作团队依据“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基本要求为主要途径,通过多次走访和实地踏查,详细了解了太平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对贫困人数、危房数、贫困家庭基本收入、贫困原因等进行了数据分析,征求到贫困户在养殖、种植领域的产业脱贫意愿,并形成了可行性调研报告。
    据了解,“三花猪”品种系东北农业大学校长包军团队近20年的科学研发而成,在黑龙江省内具有科研、技术排头的优势。“该技术优势将获得优质的市场地位和发展前景。”田立坤说,黑龙江省东农三花猪畜牧食品有限公司拥有的“三花猪”品牌,是黑龙江省地产和自主品牌。
    田立坤决定,作为产业扶贫项目,依托黑龙江省东农三花猪畜牧食品有限公司资源在太平村进行特色“三花猪”福利养殖。
    田立坤认为,作为“帮扶”方,黑龙江凯纳科技公司具有市场运营的经验和能力,而作为“包扶”方,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有着良好的科研人脉,双方确定了项目之后,发挥凯纳科技的经营优势,在政府支持下,成立了巴彦县三花农蓄养殖有限公司。
    “在未来几年,我们将生产的有机肥自产自销,用于太平村的农田改造,发展和扶持绿色种植业,打造生态农业,提高农作物生产的数量和质量,发挥造血功能,为农民提供丰厚而持久的经济收入。”田立坤说。
    据介绍,巴彦县德祥乡太平村共有16个自然屯,1310户5460人。经与黑龙江省东农三花猪畜牧食品有限公司反复商洽并最终签署了三花猪养殖项目合同。
    日前,太平村“三花猪”养殖一期项目工程因为这种“帮扶”+“包扶”共同推动产业扶贫的工作模式而受到肯定。
    田立坤认为,公司从科技企业延伸到农业养殖领域,扶植三花猪养殖业,就是以产业为突破口,筑巢引凤,与市场上的先进企业联姻,实现共赢。就此增加村集体收入,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真正实现用产业脱贫。
    据介绍,在特色生猪养殖产业项目一期基本建成的基础上,该项目2018年完成项目二期建设,实现540头母猪、10头公猪进场饲养和繁育规模。今年年初,受到疫情意外打击,但仍然有望实现项目相关50人就业脱贫的目标,同时带动乡村养殖产业的发展。根据初步计算,全产业带来的收入,有望达到1500万元。
    田立坤表示,这个项目基于循环经济和种养结合理念,他们还准备建立有机肥加工厂,促进乡、村粪肥集中回收,既实现村容村貌、饮水空气的改善,也实现肥料的统一生产和还田。“我们有信心,2020年内,通过养殖业合作社和种植业合作社建设,把该村建设成为循环经济生态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