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服务团 当好“八大员”

青岛市即墨区工商联创新工作模式化解企业难题

作者: 【记者路敦海通讯员陈炳泉青岛报道】
    在中国纺织名城青岛市即墨区,众多服装纺织企业正热火朝天地转型生产防疫物资。纺织企业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和生产条件,积极投身疫情防护用品供应,使得特殊时期企业经营能够快速转危为机,这同青岛市即墨区工商联的鼓励与扶持是分不开的。
    青岛威达体育用品公司是专业生产校服、运动服、隔离服的企业,拥有各类专业化设备330多台套,拥有压胶机5台套,若转产医用防护服具有产业工人熟练、流水线完整、机器设备专业、无菌车间易改造等优势条件,但唯一面临的问题是没有国家二类医用器械资质。即墨区工商联得知情况后,迅速将相关情况报告到青岛市工商联,报告到青岛市委市政府,报告到全国工商联……经过全国工商联、山东省、青岛市及即墨区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青岛威达很快就申请到医用防护二类生产资质。目前,该企业已拥有压条机35台,口罩流水线10条,可日产医用防护服10000套,医用口罩50万只,不仅为疫情防控做出了积极贡献,更是实现了由传统服装产业到医疗器械产业的完美蜕变。
    通过对青岛威达成功案例的总结分析,结合全区会员企业的实际情况,即墨区工商联创造性推出了“1+8”工作模式,力求通过细致入微的服务,积极帮助解企业难题,保市场主体,促转型升级。
    “1”是一个团队,就是组建企业发展服务团,由即墨区工商联领导干部、各商会会长、执委小组组长及相关金融机构、律师等相关人员组成,由即墨区工商联统筹调度指挥。
    “8”就是当好“八大员”,做好八项服务,全力帮助企业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加快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和转型升级。
    当好高端发展服务员。重点关注实体生产企业,根据企业转型发展思路和市场需求,即墨区工商联充分调动各类资源,搭建桥梁纽带,解决企业的关键需求,实施“360”工程,推动重点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当好企业市场拓展员。即墨区工商联充分利用微信小程序、工商联公众号,积极宣传推介本地民营企业和企业产品。通过举办网上大集,推动工商联企业产品在工商联内部销售。千方百计对接国际商贸城引进的互联网平台,及时组织工商联企业提供相应产品,更是将会员企业的优质产品积极推荐到此平台上,全力帮助企业找市场,拓市场。
    当好复工复产纾困员。实行区级领导干部包企业、包商会,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了解企业及商会发展难题和在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困难,帮助企业疏通堵点、解决难点,为企业复工复产纾难解困。
    当好项目推进协调员。结合即墨区“双招双引”,依托商会,发挥企业以商招商优势,跟踪服务企业项目落地需求,解决企业在招引项目、扩大生产等方面的问题。
    当好融资协调员。协调即墨区金融局、银行等部门积极开展金融服务,促进银企对接,特别是推动为中小微企业服务,为会员企业授信争取达到5亿元;还要有针对性筛选一部分优秀基金公司,引导会员企业与风投资金合作。
    当好人才协调员。摸底企业高端人才需求,协调即墨区人社部门对接高校开展招聘;对已招聘的高端人才和团队,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落实人才优惠政策。
    当好企业涉法案件协调员。对企业涉法案件特别是企业家涉法案件,加强与公、检、法等部门的协调,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积极开展商会法律调解,争取将企业经济纠纷化解在商会内部。
    当好安全生产指导员。统筹抓好疫情防控与安全生产工作,引导企业做好防控疫情安全生产工作;同时,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和中介机构,做好企业安全生产培训指导工作。
    即墨区工商联在做好八项服务工作的同时秉持“四项原则”:一是主动服务原则,即主动走出去,深入企业,及时了解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顶格协调原则,即实行领导干部首办责任制,流程再造,提高协调效率;三是解决问题原则,即凡是企业遇到的生产经营问题,按照“有解”思维为企业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四是促进发展原则,即一切工作的宗旨是促进企业复工复产,达产达效,转型升级。
    即墨区工商联在“1+8”工作模式下,积极加强企业调研,转变工作作风当好“店小二”,及时掌握企业需求,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各种经营困难和问题,推动重点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落实相关惠企政策,指导做好安全生产及依法治理,在全力帮助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