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回归“港股”进程或加速
主要集中于新经济领域 市值合计占比超90%
作者:
■本报记者刘弋瑗
2000年,新浪在纳斯达克敲钟上市,拉开了中国新经济公司赴美上市潮,在这股潮流奔涌了二十年后,现在,赴港二次上市或将成为新潮流。
继飞鹤乳业(美股退市)、阿里巴巴(二次上市)回归港股之后,网易和京东近日传出将赴港二次上市的消息,此前百度和携程也均有计划回港二次上市的报道传出。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中概股海外信任危机的加剧和做空潮的来袭,中概股的“回港潮”或将迎来加速期。“海外中概股的回港潮一方面是受海外信任危机影响;另一方面也因为越来越多的优质公司符合香港新修上市规则。多集一次资对上市公司而言不是坏事,其主要业务经营地位于境内,港股市场的交易时间与境内同步,有助于促进交投。所以对于满足二次上市要求的企业而言,更倾向于回港。”
根据港交所2018年新订的《上市规则》,以大中华区为业务重心的公司可保留现行VIE结构以及不同投票权架构,可以在港实现上市,但须符合硬性上市条件。从二次上市的硬性规则来看,公司需满足市值不低于400亿港元,或市值不少于100亿港元但最近一年收益至少10亿港元的要求。
据中信统计数据显示,符合港交所二次上市要求的中概股有近30家,其中总市值超过400亿港元的有21家,包括京东、百度、爱奇艺、哔哩哔哩等热点公司。在其统计的满足回港要求的标的中概股中,信息技术和可选消费企业的市值合计占比超90%,当前港股在上述两个板块对应的估值分别为22.4倍和15.7倍,中概龙头的估值则分别高达37.4倍和19.8倍。
与此同时,中概龙头的回归或将继续带动港股市场整体交易量更为活跃,以阿里巴巴为例,其在港股二次上市后的市值占整体港股比例的均值约为2.7%,但交易额占比均值却高达3.8%。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满足回归港股的美股中概股主要集中于新经济领域,而港股可选消费及信息技术板块的整体估值相对较低,因此中概股龙头的回归或将在一定程度上提振港股可选消费和信息技术板块的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