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深圳讯】疫情发生以来,深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打出政策“组合拳”,为市场主体减压。针对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体量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的情况,深圳从加大融资支持、降低企业成本等方面综合施策,全力疏通中小微企业当前遇到的“堵点”和“难点”。
一系列纾困政策,及时缓解了企业的资金需求。截至4月21日,平稳基金债权支持实施企业高新投、担保集团累计收到395家企业的资金申请;累计决策为134家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累计决策金额21.6亿元。
“金融方舟”让企业贷款走“绿色通道”,“外贸贷”让企业享受“零”担保费,为企业需求做“加法”,为企业负担做“减法”,深圳在保市场主体上打出“组合拳”。据了解,深圳“惠企16条”共减轻中小微企业各项成本超过300亿元。
除了真金白银的纾困措施,优化营商环境也是保市场主体的必要一环。由深圳多部门整合资源搭建的“深i企”企业精准服务平台,实现了企业诉求“一键提”、政府部门“速反馈”的精准服务模式。
截至4月23日,累计收到来自3174家企业的4293件诉求,累计办结3955件,总办结率为92%。
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副局长吕哲表示:“深i企”通过大数据实现一站式的办理,相关部门的回应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4小时,同时这个平台有智能学习方式,对企业的行业、规模,以及涉及的惠企政策,都可以实现精准推送。我们现在也正在打造一个全生态的企业服务体系,通过让“企业少跑腿、数据多跑路”的形式,来解决政府为企业服务中原来的一些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