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会银企”四方合作 金融服务再上台阶

上海浦东新区工商联多策并举助力民企融资

作者: ■孙怡俊本报记者杨联民
    
    近年来,上海市浦东新区工商联努力践行“两个健康”工作主题,切实当好金牌“店小二”,手牵政府、市场、银行、商会四方,搭建浦东新区工商联金融服务合作社工作载体,集聚资源、突出整合,多策并举开展融资对接服务,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为实现推动政府政策落地,帮助银行降低风险和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提升商会服务水平,增进企业信用四者的有机统一,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秩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建立一个资源枢纽
    从民营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和“资源匮乏”的根本性问题出发,浦东新区工商联从政策、服务、渠道三方分别引入政府政策资源、金融机构服务资源、商会渠道企业资源,建立起互为需要的资源枢纽。
    在政策资源上,加强与区财政局合作,签订《关于服务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协作备忘录》,从“政策融资担保”“政采合同融资”“代理记账政策”等三个方面,提高无抵押物的民营企业政策融资担保比重,提高面向中小微民营企业采购预算比例并明确给予政采中标合同以融资支持,利用财政政策向首贷小微企业提供提高财会信息质量的基础服务。
    在服务资源上,与浦东分行、中国信保、国泰君安等14家金融服务机构分别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凝聚更多金融服务资源,并引导各服务机构通力合作,为民营企业服务。
    在渠道资源上,加强与所属商会的联动服务,在14个街道镇建立街镇商会金融服务合作社,发挥渠道优势,引导辖区内金融服务资源因地制宜开展银企对接服务。通过对各种工作资源的夯实,使政会银企各方资源得以集中,形成枢纽。
    搭建一个线上载体
    浦东新区工商联充分运用互联网手段,将金融服务搬到网上,在工商联“云商会”开辟“金融服务”专栏,建立专门工作载体,提高工作效率。
    形式上,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将各自的拳头产品和优质服务实时上线,构架起“服务超市”,推出品类丰富的金融服务产品供企业挑选。
    内容上,逐步形成了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式的服务体系,既有满足企业日常需要的普惠金融服务,也有针对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跨境金融服务,还有针对早期企业的股权融资对接等服务,可以说无论企业处于哪个阶段、有没有抵押物,都能找到符合企业需要的服务,服务内容应有尽有。
    机制上,企业可根据不同的“融资金额”“融资方式”“融资期限”等各类自定义关键词,检索寻找符合自己需求的服务,并与提供该服务的银行取得直接咨询联系。问需调查长期在线,该栏目内同时设有企业融资问需表,企业可直接通过填报问需表,选择需要对接的银行等服务机构并提出需求,后由银行等服务机构直接提供专门对接服务,对于银行等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意见建议,企业也可以随时向区工商联反馈。线上平台的建立极大降低了信息对称成本,在此之中,工商联始终扮演着信息对称平台的角色,通过互联网快速架起了银企供需对称渠道。
    设立一个线下窗口
    浦东新区工商联通过与第三方专业社会组织合作,建立一个线下服务基地,并设立金融服务专门工作窗口,安排专人为浦东新区所有民营企业、所有服务点、服务站提供咨询、活动、服务和协调。
    以服务基地为载体,会同区科经委、区金融局等单位在服务基地组织开展“进博会融资服务专项对接”“长三角科技金融发展论坛”“科技创新券专项资金政策解读”“合同签署及履行之风险防范”“创新资金政策解读”“财务尽职调查培训”“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解读”等与金融服务相关的活动。
    除服务基地外,浦东新区工商联还将花木街道、潍坊街道等14个所属商会金融服务合作社作为服务点;在新区工商联3个从事园区孵化器的执常委企业创智空间、展汇中心、御河硅谷设立服务站,并导入服务资源,从各银行分行层面协调支撑服务点开展工作。比如,在创智空间,先后组织开展了“创客联盟金融服务专项对接会”“人工智能产业融资对接会”“大湾区资本市场宣讲会”等。还会同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组织开展“科创板拟上市企业培训”“2020股权投资新趋势”“集成电路产业趋势解析政策解读”,在浦东人才港开展“张江硅谷直通车”活动。
    建立一份企业名单
    浦东新区工商联始终聚焦新区“六大硬核”产业发展,已着手分批、分步骤、分行业、分地域建立科技型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白名单。
    在发现机制上,既有通过走访企业、组织活动、课题调研发现的,又有通过专项推荐、银行推荐、企业自荐梳理的。纳入白名单企业,资质上主要覆盖有高新技术企业、小巨人及小巨人培育企业、“专精特新”等高新技术企业。
    规模上主要覆盖有场外市场挂牌企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还有一些上市公司等高成长性企业;行业领域覆盖有国家重点支持的人工智能、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等战略新兴行业及关系国计民生的教育、医疗健康等行业的民营企业。
    管理上,对白名单企业实行长期跟踪服务,动态管理。在对接服务中,始终根据企业特点出发,对接合适的金融服务信息和金融服务机构,对于缺少抵押物的企业,优先引导给予政策担保支持,对融资金额较大企业采取会同银行上门走访,提供“一事一议”的个别服务,对出口型企业会同政策保险公司和银行共同服务,对于早期需要股权融资的企业,通过线下路演,项目推荐的方式,架起投融资双方的桥梁。
    推出一套服务流程
    为更清晰地帮助民营企业了解掌握服务流程和服务内容,方便企业对接金融服务资源,浦东新区工商联专门制作金融服务合作社服务小册子。
    小册子将载有工作流程图,并附有具体政策文件及合作银行、线下服务基地、服务站、服务点的工作电话。同时,浦东新区工商联还与区财政局、各商会、各银行建立工作沟通协调机制,定期沟通政策、服务、渠道中的问题,线上直接衔接各服务环节,掌握企业融资需求对接实时动向。
    通过实际运作,目前已经固化为机制,能够有效起到协调作用。至此,浦东新区工商联金融服务合作社作为深化“政会银企”四方合作机制的具体工作载体,从无到有,不断摸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服务体系和服务流程。
    解决一批融资难题
    通过“政会银企”各方努力,在浦东新区工商联金融服务合作社平台已经成功解决一批企业融资需求,近3年累计贷款余额为8.99亿元,2020年度一季度银行新增审批授信为4600万元,其中1600万元为政策担保融资。疫情期间,浦东新区工商联还应企业诉求对接合作银行,为企业展期到期贷款6950万元。同时,2019年度,还通过中国信保,向企业赠送政策出口保险,对出口额在300万美元以下的民营企业提供出口保单,承保金额达2298万美元,有效降低了企业出口风险,确保部分企业应收账款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