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摘要

作者:
    1.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是就业最大的“容纳器”。中小微企业活下来、活得好,大多数就业人员就能端上乃至端稳“饭碗”。为此,通过出台财税金融等宏观政策,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及时“供氧”“输血”,想尽一切办法让它们生存下来,既有发展信心,也有发展能力。
    2.明确新基建范围,给公众带来更多期盼和想象。有的人会获得更大的创业舞台,有的人将有望在新基建领域就业;消费者有望享受更快、更新、更多、更完善的新产品或新服务;而公众则能从具有公益属性的新基础设施中程度不同地享受新技术新产业红利。
    3.越是在特殊时期,越要稳住民生的“基本盘”。基本民生是看得见的油盐酱醋、衣食住行,其背后更是需要看的就业、产业、市场等。只有在确保疫情不反弹的前提下,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才能稳住经济基本盘,进而兜住民生底线。
    4.不可否认,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消费造成了较大冲击。与此同时,以直播带货、生鲜电商、在线教育、远程问诊等为代表的线上新型消费不断涌现、业态翻新,展现出强大生命力。今年前3个月,我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了23.6%。
    5.由此可见,包括城市交通拥堵指数、用电量等经济先行指标均呈现“U”形反转,呈现由高到低、再逐渐升高的趋势,4月份以来延续回升态势,与复工复产进程高度吻合,显示我国经济正在加速恢复。
    6.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是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各类工程项目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前提。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