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结局猜想:天价罚单?破产?退市?

专家表示,若造假属实涉事高管最高可判25年,退市将成大概率事件

作者: ■本报记者张粲

    瑞幸咖啡自曝22亿元流水造假一事持续受到市场关注。美国当地时间4月2日,瑞幸咖啡开盘暴跌81.6%,盘中触发8次“熔断”。截至4月6日收盘,公司股价报4.39美元/股,跌幅为18.4%。
    从诞生到一夜爆红,再到风光上市;从被市场做空到自曝财务造假,瑞幸能否化解此次危机?财务造假又将面临哪些法律诉讼?
    或面临天价罚单
    瑞幸咖啡涉嫌造假的事情可能的法律后果是什么?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理论经济学博士后刘安表示,可以参考2001年美国安然公司丑闻的案例。
    资料显示,安然公司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商品和服务公司之一,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的第七名,曾连续六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美国最具创新精神公司”。在2001年,安然公司爆出财务问题被立案调查,经过调查显示,在1997年-2000年,安然财务虚增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为41.3亿元。安然公司财务问题曝光,给市场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其公司股价大跌,在一系列财务造假丑闻被不断曝光后,安然公司最终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清单中所列资产高达498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
    “如果造假的事实情节属实的话,首先,公司必然会遭到美国证监会的行政执法的天价的监管罚单,包括从交易所退市也将难以避免,十有八九的后果将会导致公司破产;其次,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和高管将面临着美国司法部所启动的证券欺诈刑事调查和起诉,或有牢狱之灾。如果说他们不能达成刑事和解的话,面临着将是最高不超过25年的监禁刑期,具体要根据他们造假的情节和事实认定,由美国的法院来最终认定。符合条件的公司股东和投资者,将很有可能向公司的董事、高管以及造假的欺诈行为发生期间的投行、律师、会计师等专业服务机构提起证券的民事集团诉讼,索求巨额赔偿。”刘安表示。
    此外,刘安提到,按照《证券法》修订之后有关规定,如果说造假的行为持续到3月1日以后,而且国内的投资者因此而遭受损失的话,在国内提起民事诉讼值得尝试。
    据悉,中国证监会4月3日发布声明,表示高度关注该公司财务造假事件,并对其财务造假行为表示强烈的谴责。证监会强调,不管在何地上市,上市公司都应当严格遵守相关市场的法律和规则,真实准确完整地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中国证监会将按照国际证券监管合作的有关安排,依法对相关情况进行核查,坚决打击证券欺诈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
    商业模式存在弊端
    在看懂研究院研究员宋旸看来,瑞幸咖啡本身并不是一家做咖啡的公司,咖啡只是获客工具,最终盈利还是靠零售毛利或者异业营销。瑞幸跟星巴克的场景不同,资本褪去并不一定会导致失败,关键在于流量是用来经营的,不是用来包装上市,成就财富神话。
    “所有的故事和投入,剥离到最后,都是财务指标,折算成获客成本、复购比率、客单价、年消费频次、消费金额、单客户利润值等。很遗憾,瑞幸咖啡的财务数据是假的。”宋旸表示,“关于瑞幸咖啡的经营逻辑是不是成立、复购率够不够等问题,行业之前就有很多质疑。此次财务造假一事曝光,还是从伪造交易流水入手的,只能理解为资本潮水褪去,一切都在裸泳。”
    不过,宋旸认为,作为新零售的一种尝试,瑞幸咖啡的经营模式本身并没有问题。用咖啡这种快消品通过办公室场景获客,在很多一线城市对于办公室白领来讲,运作好的话,某种程度而言不失为一个好的获客通道。
    “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该如何定位,这也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如果一开始的定位不够清晰,给消费者留下的印象可能会不够充分,很难让人记住;但是如果在这方面做得太过了的话,又容易被消费者贴标签,当企业在做其他方面的拓展时,可能会遇到一定困难。”宋旸表示。
    宋旸说,瑞幸咖啡一开始也有自己的规划,如推出小鹿茶等,但其忽略了一个问题,即在财务可持续基础上考虑每个客户能够带来的价值。
    “企业花了巨额成本获得海量用户后,对于这些海量用户的经营,从财务指标测算,应该考虑到每个用户能够带来的价值,这样财务上才是可持续的。如果这个工作没有做,即便是推出小鹿茶,也只是按照瑞幸咖啡的套路简单复制,不过就是换了个品种。缺少对存量客户的深入分析,缺少合理的产品结构,缺少每单履约成本的视角,失败的风险就会很高。”宋旸如是说。
    引发“信任危机”
“瑞幸咖啡造假事件带来的影响可能会比较深远。华尔街对于中概股的偏见由来已久,尤其在一部分公司还没有现金流正循环的情况下,对企业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向记者表示。
    某投行人士表示,美国资本市场非常看重信用,财务造假实际上说是一种商业诈骗罪,欺骗了二级市场投资人,涉及到信用风险的问题。关乎企业诚信、信用问题,包括相关投行、中介机构等,可能都会有一些麻烦,甚至遭受信用危机。
    从行业角度来看,瑞幸咖啡所属快消品行业,包括在美国的公司,近年来这类公司的估值和成长性其实都是不错的。瑞幸咖啡如果不铺太大摊子,不造假,这个行业本身还是可以的。“造假简直太可惜了。”某投行人士称。
    对于此次瑞幸咖啡爆雷事件,企业自身或将为此付出沉重代价。对中概股乃至整个行业都会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上述投行人士认为,近期中概股中的食品类公司,比如香港的几家食品公司、做牛奶的惠山乳业等消费类企业,会容易被浑水等做空机构盯上。而中国在美国上市的科技型公司可能会因为“点击量”“月活跃量”等数据真实性问题引来质疑。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从长期看,中国疫情控制良好、国内市场广大、正向利率收益区间,海外投资资金还是看好中概股,尤其是一些发展前景不错的行业和头部企业,将会受到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