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产业成为内蒙古脱贫攻坚“推进剂”

作者:
    【本报呼和浩特讯】内蒙古依托绿色农畜产品等特色产业优势,重点扶持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蔬菜种植、肉羊养殖等产业,促进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让农牧产业成为全区脱贫攻坚“推进剂”。
    连日来,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乌兰图克镇社会扶贫产业园的温室大棚内,49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范红娣每天都忙着打理黄瓜苗,仔细检查所有秧苗的生长情况。“再过十来天,我种的黄瓜就能上市了,现在正是控制肥料、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时期,必须保证管理到位。”范红娣说。
    范红娣介绍,她丈夫于2015年去世,当时两个子女还在上学,全家人的生活很艰难。当地产业扶贫政策不仅帮她脱贫解困,还为她提供了增产增收的门路。“我在扶贫产业园区免费承包两个温室大棚,每个大棚年收入3到5万元,不仅‘摘了帽’,还要奔小康。”范红娣高兴地说。
    乌兰图克镇党委书记尚永亮表示,2016年以来,社会扶贫产业园陆续给12户贫困户每户提供一个面积约1.8亩的温室,租金由区政府补贴9000元、企业减免9000元,贫困户免费种植两年,企业还提供种、产、销和技术指导一条龙服务。截至目前,这些贫困户全部脱贫。
    据了解,内蒙古自治区作为全国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把农牧产业精准扶贫作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长久之策,聚焦产业发展、扶贫模式等关键环节,持续加大扶持力度,切实提高产业扶贫成效和质量。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厅长孙振云说,2016年以来,内蒙古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脱贫40.26万人,占脱贫人口总数的48.9%。2019年,内蒙古向贫困旗县投入产业扶贫资金超过140亿元,实现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产业发展全覆盖。(李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