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西州“千企联村”精准扶贫成效显著
作者:
■王焕明杨建曲彭玉函
湖南湘西自治州委统战部、州工商联、州扶贫办自率先在全省启动“千企联村”精准扶贫行动以来,通过“四抓四力”,广泛凝聚助力湘西州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非公有制经济力量。目前,全州已动员近2000家州内外民营企业、商协会参与脱贫攻坚,883家进入“万企帮万村”台账系统,结对帮扶908个村,受帮扶贫困人数11.96万人,投入资金7.57亿元。“千企联村”行动工作经验先后在全国、全省统战部部长会议上作典型推介,荣获全省统战实践创新奖;台账管理工作在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上获通报表扬;“千企联村”行动已成为湘西州社会扶贫的一张响亮名片。
湘西州注重抓力量整合,不断增强执行力。依托“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平台,强化联络对接,汇聚了广大民营企业、商协会助力脱贫攻坚的磅礴力量。
首先,汇聚内力,引导州内非公有制经济力量广泛参与。八县市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了“结对认亲·同心帮扶”“百企联村”“千商扶千户”等活动,州内广大民营企业、商协会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踊跃参与,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同时,汇聚外力,争取济南市等省外民营企业、商协会大力帮扶。2017年济南市、湘西州两地工商联系统建立扶贫协作关系以来,积极探索构建“市州、区县、村企”三级结对帮扶网络,两地工商联签订了扶贫协作框架协议和友好商会协议,实施了“以五个产业、八类产品、一期培训班、一系列活动”为主要内容的“5811”扶贫协作工程,济南市7个区工商联(总商会)与湘西州7个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工商联(总商会)一对一结为友好商会,引导发动120家济南民营企业与湘西州132个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双方先后开展10余次对接活动,引进山东企业注册成立公司20余家,搭建“商会扶贫湘西特产馆”采供交易平台,济南市流通业供应商协会助力销售湘西猕猴桃、柑橘1000余万元。积极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共引进300余家省外企业、商会来州回乡创业、捐资助学,累计捐赠、投资金额2.8亿元。
此外,汇聚合力,组织工商联系统倾力支持。积极对接省工商联“聚力脱贫攻坚——党组织在行动”“光彩事业古丈行”等多项主题活动,引进200余家民营企业参与,实施省、州示范项目30余个,帮扶资金1.5亿元。成功承办省工商联75家所属商协会“户帮户亲帮亲互助脱贫奔小康”湘西行活动,签订了村会结对帮扶协议,结对帮扶150名贫困师生,现场发放教育帮扶资金30万元,捐赠总价值300万元的教育器材。省工商联副主席单位湖南步步高集团投资3000万元的“十八洞村山泉水厂”、投资2000万元岩锣村米厂先后建成投产;省总商会副会长单位湖南达嘉维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对花垣县桃花村实施产业帮扶500万元,集团130余名员工与桃花村54户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捐资捐物80多万元。
湘西州还注重抓精准帮扶,不断激发创造力。充分发挥商协会、民营企业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及分布广泛的优势,强化精准帮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聚焦产业帮扶。据统计,全州276家民营企业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93个,投入总金额5.74亿元,受帮扶村415个,受帮扶贫困人数6.73万人。湖南双沐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吉首新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中药材、茶叶、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村产业园建设39.47万亩,建成示范园980个。
聚焦就业帮扶。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就业主渠道作用,大力开展就业帮扶,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据统计,全州256家民营企业对接324个贫困村,受帮扶贫困人数8342人。惹巴妹手工编织有限公司在全州12个村的易地扶贫安置区设立巾帼扶贫车间,安置1289户贫困农村妇女家门口就业,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湖南铭三鼎集团面向贫困劳动力,提供保安、物业等工作岗位,解决了近200名贫困劳动力就业。
聚焦公益帮扶。引导民营企业、商协会采取直接捐赠、设立扶贫公益基金或通过公益组织开展扶贫,切实改善贫困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就学就医条件。据统计,全州548家异地商协会、民营企业,通过捐资捐物、助老助残、助学助医等形式,帮扶贫困群众4.22万人。发动193家州内外民营企业、商协会为官庄火灾受灾群众捐款捐物311万元,助力63户283人重建家园。积极引导助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截至目前,全州400余家商协会、民营企业累计捐款捐物1008.34万元,其中捐款420.80万元,捐赠防疫物资530.12万元,捐赠日常生活物资57.42万元。
推动实现三大转变,切实提升“千企联村”行动成效。31家“矿企”通过参与“千企联村”行动实现转型发展,建成猕猴桃、花卉、中药材等基地6万余亩,带动近2万农民就近就业,成为该县精准脱贫的强大引擎。全县“矿老板”和工商企业主动转型从事农业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开发的企业达100多家。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到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平台加大对贫困群众的培训和转移就业力度,让贫困农民成为新“市民”,既能收土地流转租金,又能在企业务工领工资,农民变成“双薪族”实现增收。龙山县流转土地5.81万亩,涉及农户1.5余万户,土地流转租金每亩年均400元。同时,引导农户把产业扶贫金等通过股份合作、委托帮扶等形式,加入龙头企业进行产业建设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古丈县20家农业企业通过“1带N”的方式与贫困农户结成联股、联利共同体,贫困农户将政策扶持资金、土地等生产资料折价入股,帮扶贫困人口3476人,贫困农户通过入股分红、获取劳动报酬等,年平均增收2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