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亚柏科:用大数据夯实信息化“新地基”

走数据共享融合之路对接智慧城市

作者: ■本报记者蒋元锐

    3月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强调,要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其中,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成为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成为大众关心的焦点。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国家大力度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对于大数据而言,是机会更是极大挑战。
    美亚柏科董事长滕达向记者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大数据技术在新冠肺炎前的作用不可小觑,尤其在分析疫情发展情况、地方疫情发展态势以及辅助疫情防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技术应用仍存在很多先天不足,跨部门的数据对接效率低下、数据标准没有统一、数据共享困难等,可挖掘的潜力巨大。”滕达告诉记者,目前各地的数据中心都相对独立,难以进一步将大数据应用最大化,无法有效降低研发成本。
    近年来大数据高速发展,增长速度在全球领先,但是对比其他国家来看,大数据产业还不成体系,产业规模还比较小。
    如何让大数据更好地发挥支撑作用,为“新基建”服务?滕达认为,大数据想要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必须建设集各种数据信息于一体、开放共享、安全可靠的大数据中台,大数据中台就是信息化系统的新地基。
    滕达认为,从大数据在此次疫情中的表现来看,目前面临最“硬核”的问题是数据的“对接”和“质量”。比如,目前政府各部门的数据中心都相对独立,它的好处是在“烟囱”里的效率是高的,但一旦涉及到整个宏观层面来说,整体的沟通和协同效率却非常低,这也是为何大部分城市面对这种重大突发事件时,其智慧城市应用无法第一时间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新基建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他进一步表示,新基建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当前,应以“新基建”为抓手,推动国家大数据战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大数据体系。滕达提出两点建议,一方面走数据共享、融合之路,先从公共安全、应急、健康、信用等重点风险防范化解上发力,逐步融合政府及企业数据资源,建立国家大数据平台;另一方面,做全国政府数据总关联、总索引、总导航,纵向以省市为枢纽,横向以智慧城市大数据为基础,条块结合,点面结合,把200多个智慧城市的成果对接好、形成网,用起来,从而建成新基建的大数据“新地基”。
    值得注意的是,滕达认为,这并不仅仅是技术,这是一种更科学、更理性、更全面、更高效的新型城市管理经营理念。目前,我国技术基础及应用需求等条件都已成熟,做好国家大数据这份事业,必将为中国引领经济时代奠定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