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调研发现,会员企业在复工复产中面临偿还贷款难等问题。"目前文化消费市场还未恢复,企业无经营收入,但是仍然面临偿还贷款的巨大压力,如不能按时还款,将面临影响企业征信、信用评级降低等问题,全行业极有可能将进入恶性循环状态。"顾汉春说,为此,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在近日发出《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文化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建议》,呼吁相关部门协力相助企业渡难关
复工复产眼下正刻不容缓。“我们希望,有关部门可以考量文化行业在疫情期间面临的现实困难,能得到相应关注和扶持,尽量给予企业支持政策和措施,尽快恢复企业平稳运行,从而稳定经济和就业。”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秘书长顾汉春向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表示。
此前有媒体报道说,初步预计,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间,文化产业直接损失可达12592亿元至19322亿元。新冠肺炎疫情对2020年全年文化产业造成的直接损失大约8959亿元,潜在损失约2890亿元。
经过调研,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发现,在复工复产中企业面临偿还贷款难等问题。“目前文化消费市场还未恢复,企业无经营收入,但是仍然面临偿还贷款的巨大压力,如不能按时还款,将面临影响企业征信、信用评级降低等问题,全行业极有可能将进入恶性循环状态。”顾汉春指出,企业复工复产,在收入锐减的情况下,需要支付员工工资、五险一金、各项税费、物业房租等固定支出费用,同时还需增加安全保障费用,消毒、防护费用等,企业经营成本高。另外,部分企业还暂时难以复工——受疫情影响,教育、演出等人群密集型产业还未解封,而国外疫情近期又增长较快,还存在境外输入的压力,不少企业担心短期内无法正常经营。
为此,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在近日发出《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文化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建议》(下称“问题与建议”)。
在这份“问题与建议”中,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呼吁有关政策和措施应尽快“落地”,以保障企业渡过难关。
新增贷款应精准投向民营企业
抗击疫情、复工复产,一系列帮扶政策已经出台,特别是金融扶持政策,给予广大企业鼓舞和帮助。“目前来看,已发布的很多短期政策举措能应对突发危机,但中长期作用有限,同时还存在很多政策无法触及民营企业的情况,比如新增贷款等。”顾汉春认为,文化产业因受消费属性影响,恢复发展缓慢,在此期间的精准金融扶持必不可少。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希望,有关部门能协调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针对民营企业特别是文化和旅游企业出台精准纾困专项政策。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应明确将不低于50%的金融机构当年新增贷款精准投向相关企业。”顾汉春说。
支持发行债券与信托产品
“问题与建议”中称,希望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尽快出台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发债,国有融资担保公司给予增信,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产品的投资力度,解决当前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建议,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发债的投资门槛保持一致,不得歧视民营企业(比如目前金融机构投资国有企业发债的门槛为AA-,而民营企业为AA,有些机构甚至要求AA+);建议金融机构在投资债券时,明确其投资民营企业债券不得少于一定比例。
落实资金确保重点项目复工复产
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的建设,对产业以及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特殊时期,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恢复建设、项目复工,无论是从稳定经济发展,还是从鼓励复工复产等不同层面,都会带来巨大收获。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在“问题与建议”中表示,凡列入国家、省级重点项目,金融机构应设立专项落实资金,明确对民营企业重点项目应一视同仁,确保重点项目尽快开工。
差异信贷延长贷款偿还期限
文化产业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助力。因产业性质及目前发展情况,文化企业虽发展迅速,具备影响力,但本身并不具备其他产业的实体实力。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文化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线下娱乐、影视、会展、广告等)复工率低,即使短期内能复工复产,但中长期的受损让企业偿还贷款能力降低,压力倍增。
针对此情况,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建议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文化行业和企业,由金融机构来实施差异化信贷政策,延长贷款偿还期限,同时建议国家相关部门能进行统一规定,展期一年,共同助力企业发展。
减税降费扶持重点企业
降税减费,是经济领域和企业关注的重点。国家相继出台政策,个体工商户、中小微企业等都受到一定扶持。但还存在涉及行业、企业不够精准,缺乏落实力度的问题。降税减费只有在具备普遍性,又具重点针对性时,才能帮助更有需求的行业企业降低压力,恢复发展,才能保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建议相关部门能针对旅游行业大幅降低增值税税率;继续减征、缓缴养老、失业等保险和企业住房公积金,适当增长企业免征期限至一年。针对文化影视、娱乐企业,降低或免征电影消费税、企业增值税、文化事业建设费等。”顾汉春表示。
良性循环支撑发展大局
就业是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是经济稳定运行的有力支撑,也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因素。稳就业,也是疫情期间的重点工作。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认为,相关部门应建立就业资金,奖励在疫情中稳定并新增就业岗位的文化企业;放宽影视、游戏等领域的文化产品审批政策,鼓励支持创作更多高质量内容。产品的需求提升、数量增加才能带动企业吸纳更多人才,稳定就业。
支持创新加大投入力度
创新则兴。针对线下文化产业受疫情影响较重,线上文娱行业流量大增的情况,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建议,国家相关部门支持文化企业数字化创新发展,支持企业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鼓励、支持开发和使用文旅产业专属的数字化管理软件,促进产业高效运作和发展;加大对文化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加快推进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提高文化科技企业竞争力和收益点,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