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东阳实业:疫情中的制造业担当
作者:
■胡兴本报记者江丛干
在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有一位民营企业家始终秉持“实业报国”的理念,在制造业全心耕耘,是“中国制造”的一个生动缩影。成功的背后,南昌市总商会兼职副会长、江西省东阳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幼春用他数十年的艰辛创业,诠释了“不忘初心”“致富思源”的企业家情怀,演绎了“义利天下”“实业报国”的赣商精神。
疫情中勇于担当
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牵动着广大民营企业家的心。
面对突如其来的紧急疫情,胡幼春带领公司第一时间启动抗疫情爱心行动,向安义县红十字会捐赠价值23万元的N95口罩5000只、电子测温枪500支,助力疫情防控工作。与此同时,胡幼春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号召,带领东阳实业一边抓疫情防控,一边抓复工复产。
面对当地一次性防护口罩紧缺的现状,胡幼春主动配合安义县政府自筹资金1000多万元,购买口罩生产设备5台,打造了日产20万只的口罩生产线。从产生想法到付诸实施,仅用了一个多星期。“口罩生产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利润虽然很低,但是只要国家有需要,我们就会义无反顾投入进去,为抗击疫情贡献一份力量。”胡幼春说。
“万事开头难”,虽然“转行”到口罩生产困难很多,但创办安义县第一家口罩生产企业,及时解决当地复工复产急缺口罩的燃眉之急,东阳实业感到很光荣。下一步,东阳实业还计划投资5000万元,向防护服、口罩等医用防护用品领域扩展。
创新成就实业先锋
东阳实业自1985年成立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从名不见经传的个体户发展到如今的多元化产业集团,现有员工300多人,年产值5亿多元,年创汇3000多万美元,公司不断壮大,成为南昌乃至江西省的领军企业。
截至目前,公司拥有自营进出口权,旗下拥有东阳绣花厂、东新织布厂、东兴染厂、新东阳科技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安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一共拥有11条自动吊挂生产线、8条普通流水线,专业生产各种男女童针织类服装,日产量约4万件。公司通过了WRAP、COSTCO、KOMAR、BSCI、WAL-MAT验厂认证,产品远销欧美、中东。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秉承“实业报国”的理念,东阳实业以振兴民族制造业为己任,持续推进战略转型升级与产业拓展,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成为当地的明星企业。胡幼春的工匠精神、创新风范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2013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19年又受邀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活动观礼。
与时俱进助力“中国制造”
回顾30多年的创业历程,胡幼春总结说,“没有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就没有东阳的今天。”东阳的发展始终与党的政策、国家战略联系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
从1985年从事纺织材料生产的个体户,到1992年生产布料的加工厂;从2002年开始服装出口贸易,到2012年进入铝合金门窗生产领域,东阳实业的每一次战略转型升级都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引领。近年来,在国家重大政策指引下,东阳实业在立足于纺织服装、纺织机械、仪表仪器、铝合金材料等产业的基础上,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快速成长为纺织服装、纺织机械、包装材料、汽车配件、仪表仪器、塑料制品、化工助剂、进出口贸易等多个产业于一体的民营制造业企业。
“制造业始终是我们的基础产业,可以解决大量就业,虽然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我们企业会一直坚持走下去”,胡幼春告诉记者,面向未来,东阳实业将继续坚持实业报国理念,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加速技术创新,加快产业升级,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东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