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预期货币宽松是否“对症下药”

专家认为目前中国市场流动性充足是否降息仍需观望

作者: ■本报记者王宸

    北京时间3月16日凌晨6:00,美联储紧急宣布降息100个基点,回归至大衰退期间的0%-0.25%的利率区间,这是美联储在3月之内的第二次紧急降息。同时,美联储还将增加债券持有规模7000亿美元。
    出人意料的是,市场并未买账。日、欧洲股市均出现大幅下跌,美国股市也在开盘后再度熔断,已是本月第三次熔断。为什么美联储又一次紧急降息仍未挽救美股下跌的局面?
    受美联储紧急降息的影响,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继续紧随开启货币宽松政策,在此背景下,中国是否会开启“降息窗口”?
美联储紧急降息至零常规货币政策用尽
    美联储在紧急降息至零、推出7000亿美元量宽的同时还称,其与加拿大银行、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欧洲中央银行和瑞士国家银行采取协调行动,通过长期的美元流动性掉期安排来增加流动性。
    美联储在一份声明中说,将把利率维持在零水平附近,直至经济有信心经受住近期事件的考验,有望实现最大就业和物价稳定的目标。
    即便如此,美三大股指期货依然下跌超过4%,还一度触及5%的跌停幅度。
    长城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吴金铎认为,近期这两次紧急宽松政策,显示了美联储开始“危机应对模式”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全面冲击。美联储常规的货币政策空间已经用完。两次政策操作并没有出现在3月17日-18日的美联储议息会议上,主要原因在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超预期蔓延,全球资本市场波动加剧。
    深圳市投资基金同业公会秘书申石磊对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表示,疫情对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美联储这么做的目的在于稳定市场,继续注入大量流动性,防止金融危机发生。尽管美联储的举措可给予市场更多流动性,但是美国股民或希望等到美国新冠肺炎病例数的增长势头出现拐点、开始下降之后再买进股票。
    申石磊认为,对于本轮降息,有几点需要注意到,首先,降息时点又一次出乎意料,比既定召开的货币政策会议时间提前了三天,这表明未来还将积极采取刺激经济的行动,稳定金融体系;其次,美联储常规的货币政策已经用尽,如有新的危机出现,将会引起更大的恐慌;再次,与之前不同,本次紧急降息的并不是单纯的宣布降息,还推出与其他各国主要央行将常备美元流动性互换安排利率下调25个基点的举动,这表明在必要时美元的供应量还会增加;最后,降息本意就在于刺激经济,结果美股股市不涨反跌,这可能是美国股民担心美联储的紧急降息仍然不足以缓解疫情对美国经济的冲击。
美股本月第三次熔断市场没买降息的账
    美联储一降到零的超预期货币宽松政策,超出市场预期。市场并不买账,率先开盘的亚太股市集体跳水,欧洲股市也大面积暴跌。
    3月16日晚9点半,美国标普500开盘暴跌,道指跌2250.46点,报20935.16点,跌幅为9.71%;纳指跌482.15点,报7392.73点,跌幅为6.12%;标普500指数跌220.55点,报2490.47点,跌幅为8.14%。直接触及7%的第一级熔断阈值而休市。这是3月9日来美股第三次盘中熔断。欧洲市场也因美股开盘跌幅扩大,原油、黄金等商品市场也遭遇大跌。
    业内专家分析称,这次熔断也在预料之中。美股已经全面进入了一个非常明显的恐慌周期,相比于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市场,美国股市实际上更是一个受情绪影响非常大的市场;从真正的宏观基本面的角度来看,当前较多美国股民呈现出不乐观的态度;降息至零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除非美国股市能够拥有特别好的特殊利好因素影响,否则将会延续下跌的态势。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项目经理潘锡涛表示,美联储紧急降息可能很难消除市场对公众健康和信贷市场的忧虑。然而美联储已经几乎用尽了货币政策手段,市场只剩下“裸奔”,而且QE的效果存在不确定性,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存在边际效用递减。虽短期来看整体上流动性的风险不足以构成危机,但美国经济甚至全球经济未来发展前景令人担忧。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和工银国际高级经济学家钱智俊表示,对市场而言,美联储过快的降息既是眼前“惊喜”更是远期“惊吓”,投资者的长短期预期差扩大,或将在未来兑现为新一轮市场波动。其次,政策用力过猛与美国经济基本面相脱离,进一步加剧风险隐患。另外,政策重心显著错配,难以从根本上消解风险、稳固经济。最后,由于缺少财政政策、社会救助政策的配合,货币政策单兵突进,落地效果料被削弱。
    中国保留政策空间
未跟随全球进入降息窗口
    紧随美联储行动的还有日本等众多国家和经济体的央行。日本央行将原本计划于3月18日的会议提前至3月16日紧急召开,并推出一揽子计划,包括日本央行将ETF年度购买目标增加6万亿日元至12万亿日元,将日本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购买目标提升至1800亿日元等,日本当前现行的利率为-0.1%,日本央行并未提及降息政策。此外,新西兰以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也有不同程度的降息,但各国的股票市场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挫。
    然而,中国央行并未跟随美联储降息。3月16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室发布公告称,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1000亿元,中标利率3.15%,与上次操作持平。当日还有定向降准落地,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专家表示,目前国内外经济前景不是很明朗,中国市场流动性充足,暂时没有降息的必要,而且此刻降息也容易被市场误解成在跟随美联储降息。按照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不盲目跟风,保留更多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才是更为合适的策略。
“一方面目前降息不是中国央行的第一要务,另一方面中国央行也不想给市场一个错觉,认为是在跟随美联储降息。”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随着中美利差扩大,人民币汇率走强企稳,并伴随国内逐渐复工复产,中国的A股和债券市场将持续吸引跨境资本流入,有利于中国货币政策保持独立,并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