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规划和指导 产品质量低 服务供不应求

养老产业呼唤新模式

作者: ■本报记者童芬芬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产业逐步发展,为国内保险企业带来巨大商机。
    但需要看到的是,整个产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随之而来的问题与不足也不断显现,如目前尚未出现成熟的发展模式和完整的行业规范,市场上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个性化需求没有完全得到满足等问题。
    如何破解这些发展中的难题,保险机构如何从中挖掘商机?随着行业逐步发展,今年的养老产业消费又会呈现怎样的新变化?
    人口老龄化催生需求剧增
    中国是全球老龄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8年末,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2.49亿,占总人口的17.9%。
    “老去的世界”背后,却也孕育出一个“新生的产业”。在2000年之后,中国养老产业开始初步发展,养老服务业开始萌芽,养老服务项目开始进行试点经营。
    “2.49亿的老年人,也是2.49亿的市场机会。”一位综合型保险集团人士对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表示,从全球范围来看,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持续加快,促使养老需求不断增加,带动养老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
    庞大的老年人群规模,催生了巨大的健康养老相关产品和服务需求。据数据统计,2018年全球健康养老市场规模达到10万亿美元,预计2021年超过15万亿美元。
    行业标准亟待补“短板”
    眼下正是养老产业的“朝阳”时分,但需要看到的是,目前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出现成熟的发展模式和完整的行业规范。
    上述人士表示,“缺乏规划和指导”“产品质量低”“服务供不应求”“缺乏支撑与动力”等问题,仍然成为困扰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更重要的是,中国养老行业标准、行业组织发展还相对滞后。
    同时,他认为,医疗服务作为养老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养老服务市场中仍有一定缺失。大部分产品和服务更偏重于护理功能,针对失能、半失能、慢病老人的医疗产品不足。
    随着“医养结合”的不断深入发展,如何让医疗和养老更好的结合成为解决现有养老问题的发展重点。同时,养老行业仍存在供需错配现象,城市核心区养老服务供给尚仍待补足。
    在这样的背景下,养老产业消费会呈现怎样的新变化?大家保险集团近日发布的《2020中国家庭保险需求调查报告》中发现,关于未来养老生活,只有14.8%的消费者选择“子女或亲戚照顾”;近七成人群愿意采购市场化养老服务;在养老需求方面,“定期体检服务”等成为消费者最关注的需求。
    然而,反观目前的养老行业,大型养老机构多位于远郊区县,地理位置偏远,周边医疗等配套设施不足,且远离子女和熟悉的生活圈。与之相对应的是城市核心区高品质养老机构的严重供给不足。
    新需求呼唤新模式
    新需求催生了新模式,如何缓解养老机构供需错配现状、实现城市核心区高品质养老的可持续发展?这成为了养老市场的新命题。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养老产业成为保险行业布局的重点战略方向之一,不少保险机构纷纷试水,拥抱自身转型发展的新机遇。
    记者从大家保险集团相关板块负责人处了解到,近年来,大家保险集团利用自身优势,与资源方强强联合、深度捆绑,打造集“养老服务+医疗服务+金融保险服务”为一体的“城心养老”新模式,形成一站式的养老生活解决方案。据了解,目前大家保险集团已在北京市三环内核心区域锁定三家高品质养老机构,将有效填补核心城区高品质养老服务的空白。
    “随着国人的财务积累和消费升级,品质养老已成为刚需。”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大家保险集团全资持有加拿大规模最大的连锁养老集团之一Retirement Concepts,积累了海量的养老、护理及健康数据,更拥有一套国际化水准、自有知识产权的养老运营标准化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高端养老机构在硬件设施上已到达、甚至超过了国际水准,但养老社区的运营管理、养老护理服务等“软实力”仍然是亟待补齐的短板。对此,包括大家保险集团在内的保险机构正在体系化、全链式的引入国际先进的养老理念、运营能力、护理经验和培训体系,通过本土化移植落地,提升自身的养老运营能力和养老服务品质,逐步培育大家保险集团在国内养老服务领域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据大家保险集团相关板块负责人透露,未来3-5年,大家保险集团将初步完成覆盖全国重点城市的多层次养老产业布局,以品质服务赋能保险主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