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战犹酣 国内受益到几时
专家认为全球石油供需关系长期供大于求局面不支持油价高涨
作者:
■本报记者孙永剑
3月9日,布伦特原油期货在亚洲交易时段开盘后的短短几秒钟内下跌了31%(约合14美元/桶),最低触及31.02美元/桶,遭遇有史以来最猛烈的抛售。这是一场被业界称为“史诗级”的暴跌,甚至直逼1991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以来的最低价格。
国际油价暴跌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国内市场,每天都有大幅度下跌,至上周六,综合原油品种变化率为-24.12%,油价预测下调幅度约940元/吨,折成公升价约0.75元/升,以此计算,私家车加满一箱50升92号汽油,可以省下37元左右,如果再加上两次下调金额,下降幅度即将逼近1.5元/升,就可以省个70元左右。
油价还会继续保持如此跌幅吗?此轮暴跌是怎样发生的?对国际原油市场将产生怎样的长远影响?国内企业又将如何应对?对此,中华工商时报记者采访了部分行业专家和业内人士。
复杂因素下沙特发起价格战
“这次油价暴跌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是多种复杂因素的综合推动的结果。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交织,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融合,构成了这次油价暴跌的主要特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带一路能源贸易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对记者表示。
在他看来,全球石油供需关系严重失衡;替代能源、能效提高和绿色转型等快速发展抑制了石油消费需求;石油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非常规资源开发加快,供应能力不断提高等等长期因素主导了这次下跌。
而不可忽视的直接诱因是,维也纳联盟协议流产等短期因素。维也纳联盟机制也称“欧佩克+机制”,是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之间通过合作签订限制原油产量而稳定国际油价的机制。维也纳联盟先前的石油减产协议将在3月底到期,业界人士普遍预料将签订新的协议,以应对油价下滑而进一步增加减产规模。然而,出乎意料的是,3月6日在维也纳召开的第八届欧佩克与非欧佩克部长级会议上,减产协议没有如期达成。这意味着从4月开始,欧佩克相关产油国或将彻底放开产量限制。
谈判破裂以后,沙特阿拉伯迅即发动“价格战”,大幅降低售往欧洲、美国等国外市场的原油价格,抢夺市场份额。在降价同时,沙特阿拉伯还私下表示,如有需要还将大幅度增加原油产量。
油价暴跌还将持续数月?
“原油价格下降对我国是有利的,我国是原油消费大国,原油价格下降估计能让我国节省下好几百亿美元。”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日前表示,而对于国内大多数企业而言,油价持续下跌,意味着物流成本持续下跌,利润空间持续提升。国内企业更为关心的是,次轮下跌还会持续多久?
“国际油价下跌是由国际原油价格战引起的,前者持续时间必定也受到后者的直接影响。”董秀成表示。据新华社消息,沙特阿美3月11日宣布,沙特将把原油极限产能从当前的每天1200万桶提升至1300万桶。沙特以最大力度增加供应,实质上拒绝了俄方对话建议。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沙特与俄罗斯正展开一场比拼“谁更能耗得起”的竞赛,哪一方最先妥协将成为输家。沙特的另一企图是,通过此次价格战,迫使美国页岩油产量下降,重新夺回被其侵占的市场份额。因而这场对峙有持续数月的可能。
对于国际油价未来的长期走势,董秀成通过综合分析和判断认为,国际油价总体变化趋势仍然是周期性波动。暴涨或暴跌情形可能再现,但价格总体水平很难再回到上次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每桶百美元以上高位水平。
总体来看,全球石油消费峰值即将到来,石油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难以改变。从供给侧来看,由于非常规石油资源潜力巨大,技术进步明显,生产能力持续增加,总体上不存在产能不足问题。从需求侧来看,主要发达国家消费需求增长已经基本保持平稳状态,新兴市场国家的需求总体上稳步增长,其中中国的需求增长将逐渐放慢。因此,全球石油供需关系将处于长期供大于求局面,不支持油价高涨。
待周期回暖有望迎来量价齐升
至于此次原油价格暴跌对国内的影响,已有业内人士作出了并不乐观的分析,西南期货能源化工研究员沈琳翔指出,长期来看,油价大跌有利于下游产业链,但就短期而言,因在途原料、产成品和库存的价格比较高,会造成资产减记。再加上目前疫情对消费的影响,原油下游产业链可谓雪上加霜。
但更多专家还是表达了较为乐观。中国石油流通协会专家分析认为,油价大跌对于石油产业链的下游,尤其是需要大量石油消耗的航空、航运企业来说也有积极的影响。
中信证券3月10日发布的研报预计,航油价格下调带来的成本减少或达15亿-20亿元,航油成本下降一定程度上将缓解疫情的冲击。据测算,航油成本每下降10%,对应每季度毛利贡献5亿-6亿元。
众所周知,燃油是快递物流行业的重要成本,油价下跌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未来物流企业将直接受益。民生证券指出,疫情期间被压制的货运物流需求未来将出现恢复性反弹,专注国内物流、市场占有率高、拥有自有运输飞机的龙头企业有望优先受益。
此外,油价下跌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占新能源消费的市场份额,从而不利于新能源行业,也是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同。同时,也会挤出其他能源的消费,不利于煤电、水电等能源企业。
针对油价“筑底”后产业链蕴含的投资机会,隆众石化专家指出,伴随油价下跌,作为石油下游的塑料、橡胶制品产业链,有望迎来成本压力释放机会,塑料包装业有望显著受益;随着日后行业供应端增速的大幅下滑,加上疫情后周期需求的回暖,炼化行业有望迎来量价齐升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