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概念股成投资热门
政策持续加码 机构预计未来前景可期
作者:
■本报记者宋寒业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这是春节以来,中央第5次提及“新基建”。
政策释放出信号,资本市场闻风而动。3月9日,A股跳空低开,但新基建主题的特高压指数上涨1.16%,汉缆股份、大连电瓷等股份表现继续呈现强势状态。与此同时,华脉科技、超讯通信、南京聚隆等5G系列股票出现涨停板。
“新基建”缘何会受到资本市场热捧?“新基建”未来的走向如何?
“新基建”概念股表现抢眼
3月9日,受外围市场影响,三大股指低开。截至收盘,沪指跌3.01%,深成指跌4.09%,创业板指跌4.55%,北上资金净流出额超100亿元。
而“新基建”主题的特高压指数依然承压上涨1.16%,足以体现资本对“新基建”概念的追捧。
板块方面,受政策利好的“新基建”继续表现强势,其中特高压掀起涨停板,而受利好刺激的5G则出现低迷状态。其中,特高压概念股走强,大连电瓷、保变电气、平高电气等多股涨停。
“现在基建走势最强的是与电网相关的概念,新基建中涨幅最好的是特高压,因为,无论是高铁还是充电桩都离不开用电的需求”,某大型券商投资顾问对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表示。
市场热捧的“新基建”新在何处?与传统基建有何不同?
据了解,新基建主要包括七方面:5G基建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与传统基建重视地产、水泥、铁路公路、钢铁等传统领域不同,新基建具有“新”的内涵,更侧重于数字化、信息化等领域。
“新基建”迎政策东风
“新基建”符合政策导向,是国家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为此,多次召开会议表明推动“新基建”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早在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明确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随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新年伊始,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并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推进智能、绿色制造。
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发挥好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加大新投资项目开工力度,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推动生物医药、医疗设备、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
2月22日,工信部召开了加快5G发展,做好信息通信行业复工复产的电话会议,会议要求切实加强5G建设对于稳投资带动产业链发展的积极作用。
2月23日,中央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资金和政策性金融,优化投向结构。一些传统行业受冲击较大,而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并表示要以此为契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此外,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发推动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在线”进程。疫情爆发以来,在线课堂、云办公、远程医疗等新型产业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许多企业已经身处互联网经济大潮中,这意味着对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基础设施有巨大的需求。
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新基建发展前景广阔,各大券商看好新基建发展前景,地方政府也加快布局“新基建”。
据中国信通院预计,到2025年,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仅网络化改造一项,未来5年的投资规模就有望达到5000亿元。另外5G网络建设还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预计到2025年将累计带动超过3.5万亿元投资。
中信证券表示,伴随各领域复工进一步开启,面对疫情带来的内外部不确定性,以5G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新基建”,有望成为在传统政策工具箱基础上的核心增量发力点,以实现对经济增长与自主创新的有力支撑。
新时代证券表示,政策面上连续出台扶持实体经济的措施,市场流动性不断释放,为弥补疫情一季度GDP下滑的冲击,国内信息基建投资有望持续加大,以5G建设为代表的新基建是首选。因此通信行业景气度有望继续保持,长期看好通信行业,特别是5G建设产业链。
Wind指出,目前,全国533个交通项目开复工率达到70.17%,未来将继续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政策倾斜,推动“十三五”项目规划内项目开工复工,并谋划启动一批“十四五”规划内项目。经过2019年的磨底与一季度疫情的冲击,新一轮基建周期已经箭在弦上。
值得一提的是,地方政府也瞄准“新基建”项目,纷纷加快产业布局。目前有25个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新型基建,其中8个地区明确规划了年内计划新建5G基站的数量,合计超过30万个,各地区都加速推进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教育医疗等新型基建项目建设。